•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改革!广州科技项目立项将由专家百分制打分

2014-08-26 10:34 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罗桦琳

分分分:科技反腐的命根

  广州科技项目立项由专家百分制打分 入围与否看从高到低排分 竞争对手可互相查分

  同样竞争一个项目,为何A企业能立项B企业不能?立项之后,资助金额是30万还是50万由谁决定?款项拨付后,如何保证项目资金真正用于科研?科技系统腐败案件近年来频发,制度上存在漏洞是重要原因。本报记者获悉,广州市科信局日前出台《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力图通过全流程公开、执行严格的专家打分制度等方式,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对科技管理进行“阳光再造”。

  改革重点1

  全流程公开评审专家及结果

  旧办法:只能查自己是否入围

  新办法:能查看所有项目内容

  打开“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网站,其首页中部可见“公示信息”栏。该栏目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更新,公布科技计划项目每个专项的新进展。比如8月15日,该栏目公布了“2014年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工程”可行性论证的专家名单,15名与会专家的名字和单位都予以了公开。

  “在过去,项目申请者只能通过广州市科信局的申报系统,查询自己项目的情况。对于评委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基本无法得知。” 广州市科信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透露。

  市科信局负责人表示,全流程公开是本次改革的重要手段。“不仅立项信息,现在所有的环节,包括每一个动作和结果,都会在网上即时公开,便于申请人了解情况,也便于社会监督”。全流程公开也意味着将所有参与者都“摆上台面”。申报企业、专家名单、评分结果、获助金额等均公之于众。

  改革重点2

  是否立项严格按专家评分

  旧办法:处室有“建议权”

  新办法:压缩自由裁量权

  一个项目能否立项,该得到多少资助,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专家评审是决定能否立项的重要环节,但不同的评审方式结果可能有差距。据透露,广州以往采取的是“分档”方式,有“A、B、C”三个档次,一般A档为建议立项,C档为不建议立项。4000多个项目进行申报,可能相当大一部分符合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以往对资助金额没有“硬性规定”,当中也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这种粗放型的评审方式,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有消息指,在市科信局原19个处室中,具有项目管理职能的有14个。如果某一专项原定立50个项目,经专家评审后共有70个入围,则相关责任处室可以在70个项目中挑选50个“入围”,也可对资助金额做适当调整。如科信局某处原处长,在项目申报及享受奖励政策过程中,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帮助,收受现金67万,也是源于制度的不完善。

  针对此,新办法采取量化评分制,总分100分,从高到低排列,根据事先规定的立项数目决定可入围的企业。“就如高考招生抛档,分数不到就进不去。”广州市科信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形容。而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也在事先发布的指南中有明确规定,处室没有调整的空间,处室的自由裁量权被大大压缩。

  据了解,目前每个项目的评审由5个专家组成,包含3名技术专家、1名财务专家、1名管理专家。目前广州市科信局专家库共有4000多位专家,按照“项目申报人不能担任评委”的回避规定,每年评选约有五分之一的专家不能担任评委。

  改革重点3

  大额拨款严格进行监管

  旧办法:采取一次性拨款

  新办法:超百万分期拨款

  据了解,在今年的科技立项项目中,资助额在百万以上的项目占了一半以上。对于这样的项目,新办法也增加了监管力度。

  除了专家网评外,百万以上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财务评审。可行性论证和财务评审在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会议室进行,申报者的答辩、专家的提问和点评都会留下影像资料,可追溯和查询。“虽然录音录像仅是一种手段,但明显感觉专家比以前谨慎。” 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坦言。

  对于立项项目的资金支持,以往基本采取一次性拨款的方式,签了合同就拨付经费。而根据新办法,前期资助经费拨付超过100万的项目,一般采取分期拨款的方式。第一次先付60%,中期检查合格后,才给予剩余款项。而对于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将实行“企业先做政府后补助”的做法,对于增加研发投入、取得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性的后补助。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企业或单位,将发出整改通知,暂缓剩余经费拨付。

  释疑:公布评审专家名单不会致其被收买

  按规定,项目合同执行期满后6个月内,要对项目进行验收。以往,验收多由市科信局委托科技服务机构进行,科技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询问、听报告。“目前在探索新方法,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自行聘请专家验收,同时出具报告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科信局负责人表示。

  焦点问答:

  提问:专家的名单在评审前就予以公布,申报单位“走关系”的对象会否由行政部门转向专家?

  市科信局负责人:专家的评分结果予以公开,哪家企业的项目获得多少分也能查到。竞争对手要进行监督很容易。如果被检举揭发代价也很大,未来3年不能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也不予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的信用也将被记录。

  提问:企业自行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如何确保其公正性?

  市科信局负责人:可用“报告制”取代“专家验收制”。研究成果如何,按要求形成详细的报告,放在网上予以公示,包括负责验收的专家,大家都能看到,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监督。

  点评:制度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完善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选是目前我国公认的较为公正的评选方式。华南师范大学智慧国土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赵耀龙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所以公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家库足够大,“在全国那么多专家中筛选3~5名专家评某一个项目,不公开专家姓名,很难知道项目到了谁手里。另外,评审同样分为同行评议及会议评议两部分,但对于专家的评分有比较具体、细致的要求,比如某一项目具有哪方面的优势、弱点又在什么地方。”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博士认为,采取完全公开的方式也是一种尝试。“公开专家名单,但同时也公开评审结果,专家会更珍惜自己的荣誉。”他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某种方法是好或者不好,关键是是否完善,是否做得细致。”

  (原标题:分分分:科技反腐的命根)

编辑:蔡明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