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肇庆市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服务,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近日,肇庆市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将围绕产业发展、知识创新和服务民生三大重点,推动创新型肇庆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营造新一轮的大发展。
会议表彰了该市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和肇庆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去年,肇庆市有7个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同时,评选出了2012年度肇庆市科学技术奖51项。
科技工作实现“五个新提升”
据了解,去年肇庆市科技工作实现了“五个新提升”:科技创新动力有新提升、区域创新成效有新提升、集聚创新能力有新提升、民生科技水平有新提升、科技创新环境有新提升。统计显示,2012年,该市全社会科技投入达22亿元,比2009年接近翻一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4.67亿元,增长44.4%,比2009年增加了10亿元。而全市科技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7%,增长23.6%;R&D人员1.1万人,增长51%。截至去年底,肇庆市专利申请量达1551件,比2009年增加1000件;专利授权量1173件,是2009年的3倍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0.75件/百万人口。
2012年,肇庆市还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以上项目立项88项,争取资金达4442万元,新增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市本级1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支持9个产业优势项目。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91家,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和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该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3%,同比增长29.7%。科技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底,全市科技服务机构超过300家,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超2万人。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创新资源的集聚。2012年,肇庆市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国家合作项目3项,省院合作项目2项。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担两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使该市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的协同创新上升到国家层面。
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肇庆市提出,今年将着力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共创科技创新环境、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切入点,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扩大深化产学研合作。按照肇庆“一核、两带、三板块”主导产业总体布局,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工程。突出培育发展创新型大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打造销售额超50亿元、超百亿元企业上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该市支柱产业的创新链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肇庆市也将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肇庆高新区“二次创业”,推动华南智慧城建设民营科技园和科技服务业示范园区,加大专业镇服务平台建设。着力优化现代科技服务,开展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试点,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构筑以肇庆市科技中心、肇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华南智慧城和肇庆学院科技园为重要节点的科技服务体系。此外,着力发展社会民生科技,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以及风险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领域,大力探索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编辑 蔡明奕)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