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深圳:努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16-05-17 10:58 来源:南方日报

  

    冬天是积蓄能量最好的时候,到了春天能量会爆发出来,速度就起来了。”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以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深圳的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近五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2.3万亿元,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引领企业界创新风潮……深圳创新驱动的实践引得多家中央、省级媒体持续聚焦深圳。

  “深圳为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会付出100%的努力。”许勤日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将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大力引进培养人才、完善各方面配套政策、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大力推进开放式国际化创新,支持创新龙头企业走出去,吸取全球创新能量,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能级。

  ●南方日报记者 李丹 郑佳欣 马芳 戴晓晓 见习记者 王诗琪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不只是引入科技成果”

  记者:深圳的创新转型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些年来,深圳得出什么创新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中,深圳尤其注重的是什么?

  许勤:在创新实践上,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注重从规划政策推动创新,全面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先后制定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国家创新型城市规划、高新区提升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建设,不是简单的引入一项科技成果或者一个创新团队,而是系统化、整体性提升创新能力。这里包含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深圳建成了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其中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运算速度曾经是世界第二位,有力支撑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智能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等;国家基因库,将储存世界上动物、人类的数据和实物标本,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基因库。

  第二个层次,超常规建设各类创新载体。重点是瞄准未来产业、技术方向,全面布局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008年以前,深圳全市创新载体只有200多家,2015年达到了1283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这些创新载体,可以说既是人才孵化器,也是科技成果孵化器,它们与科技计划形成配套,使得每个创新载体成为人才的集聚地,成为科技成果新的产出点。

  第三个层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深圳市场机制相对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第四个层次,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体系。近年来,深圳率先提出要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这与中央要求的协同创新、全面创新是完全一致。谈到创新,大家可能会理解为科技创新。但创新的要素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政策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等等。我们希望通过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使各类创新要素形成全面互动和正向激荡,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激情,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能量

  记者:深圳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这个目标,深圳做了什么?

  许勤:自主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圳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能量,支持创新龙头企业走出去,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深圳转移,鼓励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比如,大力实施“孔雀计划”,吸引国际一流创新团队,近年来累计吸引了64个“孔雀计划”团队;深圳正在硅谷、欧洲、以色列等世界若干个区域部署创新孵化器,让深圳的创新资源与最具创新能力的地区对接,接触最优秀的创新团队,同时计划设立大型并购基金,推动收购、并购;华为、中兴等一批企业加快创新“走出去”步伐,在国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

  当前,深圳正努力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迈进。但对标国际,深圳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深圳建市才36年,是一个新兴创新中心,创新资源积淀还不够。面向未来,深圳将把握创新趋势,积极学习借鉴以色列、硅谷等全球一流创新中心的经验,付出100%的努力,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特别是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各方面配套政策、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同时,更加突出需求导向,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时代的草根创新、大众创新,努力使全社会的“微创新”汇聚成推动深圳经济社会繁荣兴盛的巨大创新力量。

  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引导

  记者:深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在深圳寻求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许勤:深圳十分重视发挥企业家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企业家决定如何在市场中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决定投资方向,决定是否要引入创新项目。目前,深圳在创新上形成了为“4个90%”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这种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深圳累计集聚高科技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包括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比如华为公司是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的企业,华大基因、腾讯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201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技术企业50强。在此基础上,深圳更加注重推动应用研究向基础应用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延伸,构建更加多层次的创新体系,比如光启研究院、清华研究院和研究生院等机构,已经进入很多领域的基础研究。

  记者:创新是多种合力的结果,政府在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

  许勤:在深圳,政府和企业的界限比较清晰。企业是市场主体,决定具体的经营活动、商业模式、技术方向、产业方向、未来布局,政府不加干预,政府只是服务者,是公平竞争的监管者、政策规范的制定者。“政府侧”主要是在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相关计划等推进和引导创新,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包括加大住房保障、人才引进、科研项目支持、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用地保障方面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创新创造好的环境。政府对于企业的引导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引导向某个方向发展,不会具体研究企业做什么,比如电子产业向机器人、可穿戴、智能制造发展。我认为,企业家如果觉得创新环境非常好、有利于发展,这样政府的服务到位了。同时,政府也要在不断满足企业新需求、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政府政策,提升服务水平。

  “在冬天积蓄新能量在春天里提速”

  记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城市,受到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等要素也制约着深圳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深圳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

  许勤:在世界经济面临寒冬的时候,我们提倡要冬训,迎接春天的比赛。冬天是积蓄实力最好的时候。当时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经济恢复之后,在新一轮的产业和经济竞争当中我们如何占据主流,新一轮经济恢复期的技术、产业就是我们的增长方向。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2008年底,我们把互联网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确定为深圳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陆续制定了3个规划和3个产业政策,连续7年每年每个产业投入5亿元支持发展。我们瞄准的是长远目标,不知道春天何时能够来临,当时确定了7年规划,共投入105亿元。

  当时我们看到互联网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这可以避开深圳的劣势——土地空间狭小,在虚拟空间创造价值、企业、产业,获取竞争力,这是我们抓互联网产业的出发点。同时我们也看到,深圳具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可以说深圳是全球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研发能力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我们确定的第二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这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无论是基因工程、干细胞、组织工程、还是靶向药物、基因功能研究等,都属于生物技术产业的范畴。在生物技术领域,深圳一是建设基础设施,二是建设实验室,三是支持研发机构、大学和企业,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取得突破。现在,深圳有华大基因这样全球最顶尖的基因研究机构,北科生物这样在全球干细胞领域领先的企业。

  之后,我们又陆续将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支持。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使得我们化危为机、从被动转为主动。到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步入正轨,增长势头非常强劲,近几年保持了20%左右的年均增长。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GDP增长的一半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编辑:邹长森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