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社科院《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估》发布

2019-01-25 14:35 来源:南方日报

  1月24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RBIF)主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RBIF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研讨会第1期”在北京顺利召开。在该研讨会上重磅推出了国内首份全面评估金融科技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报告——《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估》,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金融科技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杨涛作开场致辞,他强调,在推动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同时,应认识到如下几点:一是金融科技没有改变普惠金融本质,即并非无原则降低服务门槛,不能夸大普惠金融作用,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需真正增强企业和居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二是从广义看,金融机构与组织、产品与服务、交易市场与基础设施,都可通过应用数字化金融手段,以更加低成本、高效、风险可控的形式出现;三是这种赋能离不开新技术背景下的“软环境”支持,既需要强化普惠金融法律、政策、组织保障方面的建设,也需要有效引导金融文化的演变;四是要朝着构建共享共赢的经济金融发展模式,保障个体享受金融的平等机会、条件与权利的目标前进,这比“施舍式”“被动式”金融支持更加重要。

  据悉,该报告包括小微融资难和普惠金融的兴起、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实践和评估、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评估、金融科技的价值评估及异化反思、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普惠价值的思考等五大部分,共计6万字。报告的撰写团队包括海内外关注金融科技行业的多位博士。中国社科院产业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文作为报告的负责人,围绕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路径和成效、金融科技行业的价值评估、金融科技监管困境及出路等主要议题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金融科技助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报告认为,金融科技在过去的发展中已初步证明了其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社会价值以及自身商业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以汽车金融头部企业深圳旺金金融为例,其借款人资金的九成流向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借款成本大约为传统线下车抵贷成本的一半左右。

  根据统计,金融科技中小微企业借款成交量从2013年的年成交仅124.3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722.80亿元,涨了超70倍,2013—2017年累计服务小微企业的成交量已达2万亿元,说明金融科技通过规模效应能够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性。事实上,近些年金融科技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成功对接资本市场最主要的业态,也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相对清晰。陈文认为,金融科技行业未来能否存在并做大市场取决于金融科技行业自身,金融科技行业要持续证明自身的普惠金融社会价值和金融科技自身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该报告批评了部分违规平台背离普惠金融的异化现象,包括从事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将金融科技做成信用中介,以及限额令之前从事大标业务、限额令之后从事高息现金贷业务,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这些背离普惠金融的行为带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也造成了行业目前发展的困局。与此同时,报告认为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包括合规金融科技在内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总基调没有改变,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市场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报告注意到在整顿互联网金融过程中地下金融的死灰复燃,并通过构建严谨的学术分析框架,探讨了地下金融死灰复燃的内在机理,提示整顿过程中部分弱正规金融机构重新回归地下金融的潜在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应增加普惠维度考量

  基于该报告的研究,陈文认为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应当增加普惠维度的考量,推动阳光化的民间金融机构持牌上岗,健全其退出机制,持续提升金融科技等弱正规金融的普惠价值;同时要警惕科技在地下金融中的不当应用,防范地下金融风险的扩散。他认为金融科技监管备案落地后只有与正规金融开展有效合作才能拥有未来,并呼吁金融科技从业机构在今后的合规发展中要平衡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公益色彩,探索出真正践行普惠理念的社会企业发展道路,持续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

  参加本次会议研讨的还有来自北大、人大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朱乾宇肯定了报告的现实针对性,并从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出发,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存在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物缺乏、信用体系薄弱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农村普惠金融理念相结合,在农村金融获客转化、场景搭建、风险防控、资金结算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服务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农村客户的服务难度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围绕科技赋能农村金融的具体模式,朱乾宇通过农村供应链金融、物权融资创新等鲜活的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投资者教育对普惠金融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陈佳认为,报告提出的几个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介绍了其近期在国际刊物发表的研究文章的主要结论,得出女性出借人选择的债权项目的违约率相对男性出借人要高,且从收入情况、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等维度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对于金融科技合格投资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陈佳认为,投资者教育对于普惠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金融科技行业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专业金融知识储备的散户出借人大量介入这一高风险市场。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帮助其正确管理投资的风险并合理应对金融风险事件。怎样强化投资者教育值得金融科技行业、监管者和研究者一起探讨。

  “中国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认可报告关于未来金融科技必须持证上岗的观点。在杜晓宇看来,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科技的信息中介定位是正确的,但忽视了其金融中介的属性,没有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了市场乱象。对此,他建议监管部门要正视金融科技兼具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这两个属性的客观现实,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建议下一步设立行政许可,推动金融科技持牌经营,规范行业发展,通过严格监管、总量控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积极正面作用,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

  “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自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正式提在以来,一直备受产学研各方面的关注。2018年9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更是明确“数字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作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助推器,金融科技被寄予厚望。在国家鼓励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客观看待金融科技在赋能普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能力,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会专家一直认为,本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发布的《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估》报告兼具理论和现实价值,对于当下推动金融科技的有效监管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性。期待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通过推出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系列研讨会,能够系统总结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的相关经验,不断碰撞数字普惠金融前沿研究的学术火花,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普惠金融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