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引进万名全球顶尖人才建机器人硅谷

2019-04-10 13:45 来源:南方日报

  4月9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佛山顺德)基地(下称“双创基地”)及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下称“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东佛山顺德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举行。“双创”基地和联合研究院将借助香港科技+顺德制造的综合优势,致力于机器人方向的企业培育和核心技术研发。

  40年前,以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大进制衣厂为代表,港澳乡亲为顺德工业化起步注入了资金和项目;40年后的今天,依托“双创”基地和联合研究院,顺德将抢抓大湾区机遇,提供灵活的政策扶持及完善的配套建设,打造港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

  对接港澳 掀起人才、科技创业新热潮

  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大进制衣厂,是顺德容奇镇以补偿贸易形式与港商合作成立,这既是顺德工业化的源头之一,也开启了外资进入中国的先河。

  40年后的今天,借助大湾区的综合优势、顺德工业制造基础,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在香港科技大学、顺德区政府和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共同支持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佛山顺德)基地在博智林机器人谷正式揭牌。其中,博智林机器人将发挥其市场、产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香港科技大学则发挥其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顺德区政府将提供灵活的政策扶持及完善的配套建设。

  “双创”基地将聚焦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场地、资金、研发、试制、验证、生产等全方位服务,致力于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区。

  基地目前拥有1600平方米,近期将扩展至约6000平方米创新创业空间,后续将建成约50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大厦,为推进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技术储备,成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双创”基地提供全生态、全方位、全产业链支撑。

  “40年前,通过大进制衣厂,港澳乡亲给顺德带来了资金、项目;40年后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带着人才、创新、科研成果回来。”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认为,“双创”基地今天之于顺德的意义堪比改革开放之初的大进制衣厂。

  为支持“双创”基地建设,顺德区政府出台了包括场地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研发资助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配套了创业投资、贷款风险补偿、融资租赁等金融扶持,其中引进博士以上人才可获超过30万元的安家和薪酬补贴,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800万元财政扶持,入孵企业最高可获500万元创业投资支持。

  “基地意义重大,我们充满信心。”郭文海表示,抢抓大湾区机遇,顺德将打造港深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同时近期加快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全力对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通了以后,从深圳到顺德大概43分钟,而从深圳开车到香港也就45分钟,到时港澳青年来顺德创业就像回家。”

  联合研究院将打造科研产业化全链条

  除了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外,当天,由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设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也备受关注。

  联合研究院将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及顺德博智林机器人谷设立办公室,其科研项目成果将优先考虑在广东地区落地转化。

  联合研究院将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为香港科技大学师生开展机器人技术研发提供平台。通过联合研究院,联手博智林机器人,以顺德机器人谷为平台,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最近这几个月,我们陆续安排很多教授团队、学生团队过来参观学习,希望了解全中国最领先企业的布局和做法,将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真正落实。”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介绍,依托研究院一方面希望对港科大师生最新的研发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化,另一方面,稳打稳扎加强对中、上游基础科学的研究,从而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产业化链条。“此前从来没有与企业有过如此紧密全面的合作。”

  史维还透露,就在距离顺德机器人谷仅20分钟车程的广州南沙区,港科大正在加紧推进香港科技大学的南沙分校,目前规划将设置自动系统、机器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据测绘、智能制造等专业,都是与顺德机器人谷的合作直接呼应。“希望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到顺德这边来实习,做论文上的应用。”

  根据规划,顺德机器人谷计划引进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打造从机器人人才培养、核心技术和本体研发,到核心零部件和本体生产制造、各类场景系统集成和实践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要像硅谷一样,让所有研究机器人的人才聚集在这里。”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今后顺德机器人谷将面向全世界的机器人人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开放,博智林将提供教室、宿舍、实验室,供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去孵化并实践自己的想法。

  ■聚焦

  杨国强的“机器人城市梦”如何照进现实?

  从一张白纸开始,到机器人领域资深专家沈岗正式到任,再到如今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港澳青年“双创”基地的正式揭牌,成立仅8个月的顺德博智林机器人才实验中心动作不断。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深刻感受到碧桂园加持下的“博智林速度”。近半年来,他4次来顺德机器人谷,每来一次都有一点特别感受。“不只是在杨国强领导下进步快。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雄心,也是当今少见。”

  但在向来注重速度的杨国强看来,现在的进度还是有点慢了。

  “我们做这个事,心怀很大的梦想。”在杨国强看来,科技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未来趋势。“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具备提升生产力的能力,如果将机器人的技术整合起来将会变得很棒,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更好的生活。”

  杨国强对机器人的倾注之深,从一件小事可见一斑。当天揭牌仪式现场,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透露,杨国强曾在凌晨12时打电话与其谈论机器人,第二天早上7点钟又发了信息。“他反复在思考,我们抓机器人这个转型的方向对了吗?”

  事实证明,碧桂园从国内房企龙头大胆跨界切入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已逐渐被业界认可。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成立以来,相继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引入13个项目团队进行孵化,如今在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随处可见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在此产业化的最新成果。

  杨国强深知要做好机器人这个新事业并不容易。目前,博智林已经明确两步走:一方面,开发建筑机器人,取代建筑工人繁重的劳动。据杨国强测算,今年底能够达到初步目标,为公司产生效益可以百亿元来算。

  另一方面,博智林还在大力研发建设机器人餐厅,预计今年将会在广州、香港试点。“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做一个科技城市。”杨国强研究过,如果按照原有规划将机器人谷1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发展起来,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将达到50万。

  杨国强希望,未来这里将会如硅谷一般,让所有研究机器人的人才聚集,打造一个机器人的城市。目前首期100万平方米工厂已经开工,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能投入使用。到6月份办公楼能够投入使用,首期能容纳2万多人。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