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穿越70年,看数据里的广州

2019-09-11 10:20 来源:南方日报

  

  9月10日上午,第十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之广东”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举行。活动上,统计部门公布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社会各项事业、各个领域的数据演变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从统计数据看广州70年发展,广州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由一二三产业“三分天下”逐步演化为“三二一”格局。

  通讯单位 广州市统计局

  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已达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广州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98亿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2018年,广州该项数据达22859.35亿元,约占广东省经济总量两成半。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州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2018年均增长8.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1949年,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1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79年上千元台阶,1993年攀万元台阶,2018年达15.55万元(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2.35万美元),是全国的2.4倍和广东省的1.8倍,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广州于2010年已达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不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大幅提升,广州政府的财政实力也在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财政较为困难,195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05亿元。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州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79—2018年年均增长12.7%。十八大以来,广州财政收入稳步提升,2018年达1634.22亿元,2013—2018年年均增长6.8%。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从“三分天下”到“三二一”格局

  经济数据显著增长的同时,广州经济结构也在在调整升级中不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向产业化、都市型发展,工业向高端化发展,服务业向现代化迈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基本“三分天下”,194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7.37∶33.02∶39.61。随后,第二产业占比稳步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呈“二三一”格局。

  20世纪90年代起,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广州产业结构从“二三一”格局演化为“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1994年超过第二产业后继续提升;2018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0.98∶27.27∶71.75。

  在三大产业中,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的农业不断向产业化、都市型发展。1949年,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0.82亿元,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3.44亿元。民众可以日益体会到,农业生产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农业经济由单一的种植向种养和加工相结合、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相结合发展。

  此外,广州的工业也在向高端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1949年工业增加值仅0.96亿元。时至近年,广州工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5621.73亿元。

  广州的三大产业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服务业由194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发展到2018年16401.84亿元。现代服务业方面,广州2018年近1.1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6.5%。

  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从“区域中心”到“国际枢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完善现代化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重点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广州的基础设施投资在7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稳步提升。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广州的城市基础虽在不断进行建设和改造,但仍比较落后。近年来,广州积极加快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海港、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具体而言,广州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公路运输相当落后,上世纪50年代全市仍有40%的村、15%的镇不能通汽车。到了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一跃达到了8975千米,同时,已开通运营15条(段)地铁线路和1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线路长度达485公里,稳居全国第三位。2018年,广州地铁安全运送乘客超30亿人次,承担全市公共交通51%出行量。

  此外,广州的国际航空枢纽实现了飞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白云机场占地面积不足120万平方米。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目前拥有3条跑道、2个航站楼,成为国家民航局首批未来“智慧机场”建设示范单位。机场的枢纽吞吐能力及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近7000万人次,居全国第3位、全球第13位。

  同时,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港口建设较为落后,1952年广州港吞吐量仅为311万吨。改革开放给港口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上世纪80年代的港口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均远超过1949—1979年30年的总和。2018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6.13亿吨),位列全球第五。

  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社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逾8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着力提升居民收入,多项就业政策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共享发展丰硕成果。

  首先,广州居民的收入稳步提高。1952年,广州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超200元。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8年,广州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982元和26020元,1979—2018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3.2%,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与经济增长同步。

  其次,广州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州百业待兴,1949年末社会从业人员仅99.2万人,1978年末提升到266.9万人。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制,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岗位。

  近年来,广州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多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包括先实现就业市场化、率先创建市场就业机制、率先建立对特困失业人员全方位、全免费的就业援助承诺制度、率先实施对“零就业家庭”(全家失业)的就业援助服务措施、率先实施失业人员“金锁匙”培训计划等。2018年末,社会从业人员达896.54万人,相比1949年末,数量增长了逾8倍。

  最后,广州的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广州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8年末,全市基本养老、社会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28.37万人、1247.70万人、608.71万人、639.87万人和585.30万人。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提高至3513元,位于国内副省级城市前列。

编辑:罗予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