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五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开讲

2020-09-25 18:42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9月24日,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五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岭南科学论坛直播间”开讲并同步直播。论坛专家认为,降低船舶人为事故的关键是构建船舶智能体系。目前,我国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与世界强国基本保持同步。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来自中国船级社以及国内智能船研发设计建造领域的领先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专家们,分别在大连、上海和广东三地,通过直播平台就“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主题进行云学术交流。

  构建船舶智能体系降低人为事故

  进入21世纪,现代船舶的大型化和技术的复杂程度使得人为控制和管理变得日益困难。远洋船舶常常要在海上航行数十日,跨越近20个时区,船员们很难适应这种时差变化,容易发生事故。据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统计,84%的油轮事故、89%的碰撞事故以及75%的火灾事故都与人为因素相关。因此,降低船舶控制和管理难度、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船舶营运的安全性是航运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船舶设备的状态对营运的安全性和效率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船员经验的缺乏、监测手段的不足,会使船舶营运者无法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信息,造成维修和补给不及时。

  面对这些困境,船舶的智能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机器自主学习手段,让船舶学会“思考”,具备全船智能感知融合、自主评估与决策、船岸一体化与面向全寿命周期等能力,在航运业持续低迷、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可以更好地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了感知、分析、决策和控制能力的智能船舶,因其具备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能显著特点,将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

  论坛上,专家提出了全新的智能船舶创值视角,可提供更好地提供面向营运的船舶智能体系。船舶的智能体系其关键在于通过知识驱动的机器自主学习,采用基于预测的决策技术,协助甚至部分代替人工;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框架,达成面向船舶对象空间、群体空间、环境空间协同的自感知、自记忆、自认知、自决策、自重构等自治能力;面向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实现全船级-船队级的创值服务,有效满足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及高效性需求。

  专家认为,船舶智能系统一定是集成化、规模化、定制化的。船舶智能系统必须面向船舶行业的需求,面向船舶产业链各环节,帮助用户构建一个从设计到使用维护的船舶装备载体,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控制和预防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等。

  我国智能船舶技术与世界强国基本同步

  近十年来,智能船舶的研发建造从空白领域到如今已在全球掀起了一阵热潮,世界各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开始研发智能应用平台、自主航行系统、远程控制系统以及具备相关功能的智能船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业也在智能船舶领域开启了有益探索,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中国制造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大智号”,凭借其“聪明的大脑”正成为新的领航者

  专家在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发展智能船舶与世界主要造船强国基本保持同步。尤其是国家相继出台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一方面鼓励常规船舶的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指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储备智能船舶迈上新阶段,从而加快构建新的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我国智能船舶发展。特别是未来10到20年,是我国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船型变化以及船员能力要求的变化都将逐渐清晰。

  据了解,2019年以来,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不断深入,船舶数字化经营能力全面提升。其中,智能船舶以增强现实AR为突破口迅速推进。增强现实技术被应用到了导航系统之中,通过AR技术增强补充船员观测到的船舶、海上浮标、障碍物等物体的相关信息,以直观方式进行危险警示和风险预判。不久前,我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智飞”号在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举行建造开工仪式,这一举措对推动国内智慧航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过去几年来,在顶层设计下,中国在智能船舶研究与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从政策的主导看,智能航运体系的建设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一大目标。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由于我国目前智能船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较多的技术挑战,因此,船企不应盲目跟风,应充分且系统地考虑整个行业智能化的过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循序渐进、逐步铺开,在相关关键技术成熟且实现整个船舶生态圈的技术支持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再对智能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进行集中重点发展。

编辑:黄绮铌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