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 通讯员/袁仕联)11月2日至4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在东莞举行。11月2日活动首日,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抗疫院士说、抗疫院士风采展、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如期举办。
院士专家热议智慧医疗新赛道
今年院士峰会的主攻领域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邀请了多位国内外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AI+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应用成果。峰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会长邬贺铨主持。
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现场(活动方供图)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条件,广东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提升了人民群众医疗健康的获得感。
据介绍,当前,AI和医疗健康的融合仍然是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下一步,广东省将按照统筹部署、强化基础、聚焦重点、示范应用等总体思路继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完善各种法规和机制,推动我省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
会上,10余位院士、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大数据医疗体系建设、健康养生、中医“治未病”、健康与城市建设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张伯礼院士寄语中学生
“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说”现场(活动方供图)
“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说”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抗疫一线的院士、专家、医护人员以线上+线下主题分享、对话访谈、互动问答等形式面向大湾区大中小学生讲述抗疫经历、故事以及成长历程、人生感悟。
张伯礼通过视频谈抗疫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视频中谈道:“这次抗疫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精华的深度实践。所以我们认为,祖国的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下,我们更要弘扬抗疫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
同时,张伯礼院士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学习,认真实践,做一个有志于建设世界强国的新时代的接班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抗疫院士风采展揭幕
11月2日下午,“国士担当 战士气势”抗疫院士风采展在东莞松山湖生态城市科普馆展出。
“国士担当 战士气势”抗疫院士风采展揭幕(活动方供图)
展览通过图文、多媒体形式,重点展览展示以钟南山、张伯礼、陈薇为代表的21位院士们在疫情防控、科学教治、科研攻关、建言献策,特别是抗疫一线院士们抗疫事迹、抗疫科研项目介绍以及心路历程。
聚焦生物医药,十大创新成果发布
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自主开发的新型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11月2日下午,“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活动方供图)
本届院士峰会着力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基于此,本届院士峰会特别关注新药创制和转化医学、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梳理了包括乳腺癌生态学说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宋尔卫院士团队)、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IMMJNU-018(姚新生院士团队)、非脱细胞基质类新型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个性化仿生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王迎军院士团队)、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应用平台(王红阳院士团队)、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侯立安院士团队)、全自动高通量新冠抗体检测仪(赵宇亮院士团队)、碟式芯片系统及检测移动实验室(程京院士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柚皮苷(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团队)、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团队)、防治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乌参醒脑丸成果项目(广东药科大学贝伟剑教授团队)等十大最具代表性创新成果在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发布,促进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
在重大创新成果发布后,宋尔卫院士、姚新生院士、王迎军院士、王红阳院士、苏薇薇教授、郭传飞教授、贝伟剑教授等院士专家团队代表现场进行项目路演,携重大创新技术成果寻找“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