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弦是否存在 答案可能藏在21厘米氢线中
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自大爆炸之后,穿越了漫长的时间与空间后成为了微波,充盈在整个宇宙空间里,掩盖了无数未知的秘密,宇宙弦便是其中之一。

又发现一个地球2.0?宜居带上并非都宜居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编号为TOI 700d,并宣称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消息一出,“首个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发现”这一话题便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首张黑洞照片问世震惊全球
2019年,美国科学家在包括粒子物理在内的多个基础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新五夸克粒子(pentaquarks)和首张黑洞照片问世是其中的翘楚。

太阳对地球可能没这么“温柔”
恒星并不永恒,这是天文学的常识。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恒星也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

星震学:研究天上的“地震”, 了解恒星的“内心”
说起星震学或者恒星震动,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到陌生。即使在天文学专业中,星震学也并不是一个很流行的方向。我们不妨从“地震”开始讲起。

ALMA看到迄今最遥远恒星形成星系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科学家称,他们拍到了迄今用望远镜观测到最遥远恒星形成星系的首张图像。这一名为MAMBO-9的星系距大爆炸9.7亿年,意味着它形成于宇宙诞生后不久,因此,有望揭示宇宙早期历史和“模样”。

黑龙江发现大面积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科学家25日宣布,其研究团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这是黑龙江省报道的第一个大规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点。

迄今最古老“寂静”星系现身
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昴”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观测,发现了一个“静悄悄”的、正在停止造星活动的星系。该星系比银河系重,其核心部分在120亿年前已经形成。这也是宇宙中发现的最遥远的此类星系。

新技术探索未知秘境 发现六颗系外行星
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23日同时发表三项研究,报告了人类最新发现的6颗系外行星,它们绕3颗不同恒星运行。这些行星都是利用一项新技术发现的,行星质量约在2.6倍地球质量到0.5倍木星质量之间,运行轨道距离各自的恒星都非常近。
藏在基因里的“时钟”可预测脊椎动物寿命
你想过有一座“寿命时钟”,就藏在基因里吗?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12日公开一项生物学研究,报告了一种利用基因标记来准确估算不同脊椎动物物种寿命的模型。这个“寿命时钟”筛选出了CpG位点(DNA上的短片段,其密度与寿命相关)的42个特定基因,以预测某脊椎动物物种成员可能拥有多长的寿命。

1亿岁琥珀中发现一种新昆虫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公开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小组新发现一种吃恐龙羽毛的昆虫。这是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的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该物种被命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其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

小行星贝努为何会喷射颗粒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抵达小行星贝努后不久,OSIRIS-REx任务团队发现,贝努持续向外喷射颗粒。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小行星上发现颗粒喷射活动。

首颗绕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现身”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围绕炽热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的证据,这颗行星距白矮星很近,导致其大气层被剥离并在恒星周围形成气体盘,正是这一气体盘“出卖”了行星自身。

远古气体云表明首批恒星更早形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偶然发现了一团古老的气云,其中包含星系和恒星形成早期阶段——大爆炸后约8.5亿年的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在相对丰度方面,这团气云的化学特征非常现代,这表明第一批恒星必须在大爆炸之后很快形成,形成时间要比我们现在认为得更早。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水利部部长
2020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去年居全省第一
解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广东成绩单
大湾区轨道交通加密!广佛莞迈向同城化
惊艳!广州出现双彩虹!
寻人!茂名市一名女大学生失踪3日
内蒙古能源建设投资集团外部董事张忠接受审查调查
“吃药靠掰、用量靠猜”,儿童用药也要重视细枝末节
开工首日迎“雨水”!陪苏轼杜甫陆游“熬夜听春雨”
三赴山区支教!孩子们说“未来想和您一样做移民警察”
财经早新闻|我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
广东高校人才引进迎来小高峰!目标:海外优秀青年
手机发布季遇上“芯片荒” 有人买、没货卖成常态?
6300多万人受惠,广东2万余个行政村全部通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