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利用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防腐蚀技术,珠三角供水工程寿命将达到百年之久,同时可节省成本300亿元以上。12月11日,第五届中国海洋材料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18名院士和500余位专家、代表共同探讨我国海洋材料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本届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指导、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现场,谢建新院士、岳清瑞院士、毛新平院士、韩恩厚研究员、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王建丰副总经理分别围绕《面向2035的新材料发展战略思考》、《土木工程新材料的机遇》、《我国桥梁结构钢的发展与创新》、《海洋环境腐蚀控制技术的部分进展》《海洋油气开发中材料的现状与需求》等内容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研究员指出,国家的海洋产业,从长远的发展还要靠南部地区。粤港澳地区面临南海,对海洋产业的需求更加旺盛,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很多相关企业需要材料技术支撑。他表示,海洋材料大会移师广东,就是希望能够推动海洋材料在粤港澳地区能够更进一步发展。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恩厚研究员
事实上,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建设设计的方案里边就明确提出,研究院要瞄准广东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广东的海洋工程、电子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我们将把这些已有的积累了多年的研发成果,与广东的产业结合起来,尽快转化成生产力。”韩恩厚称,“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板块,不仅仅吸引我们国内的科学家来,也吸引海外的专家加入,源源不断地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韩恩厚透露,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从注册到至今虽然只有短短8个月时间,不过目前已承接了广东省部署的珠三角供水工程重大项目。“过去的供水工程设计只能做到50年的寿命,现在利用我们的技术之后,它寿命翻了一倍,可以达到100年,这一条输水管线至少节约了300个亿。”此外,该研究院还跟几家上市公司正洽谈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材料产业项目在广东落地,本次大会首次设立了“海洋材料产业产品投融资项目路演活动”。共有来自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的9个成熟项目与现场十余家投资机构,共同对接探讨如何把利用新技术尽快成立成公司,将技术变成生产力。
据了解,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从事海洋材料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组织机构等105家单位自愿发起组成。由周廉等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毛新平院士任理事长,联盟学术委员会由包括24名院士在内的64名专家组成。联盟现阶段共设7个分盟,囊括了海洋建设用的大部分材料,并积极开展和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的合作交流。截止目前,联盟已在武汉、大连、南京、南通成功举办四届“中国海洋材料产业高峰论坛”,并积极组织参与“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等会议。2019年,联盟建立了第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企业需求对接等工作,突出联盟“产业”、“技术”的特点,从高校研发到产业过度,积极服务产业应用。
会议期间,6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在海洋先进钢铁材料及焊接技术、海洋先进钛合金材料、海洋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海洋先进有机无机及复合材料、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5个分会做精彩专题学术交流报告。本次会议还设立了海洋材料产业展览,共享海洋新材料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