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91期《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把握双碳发展先机》在南沙湿地开讲,邀请了林业、海洋、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与市民分享“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共同聚焦“双碳”背后的绿色工业革命。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碳汇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蔡坚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讲解了生态碳汇的相关内容。据蔡坚介绍,作为植物的红树林和森林、草原一样发挥着绿碳的功能,而且主要分布于沉积型海岸河口的红树林,能够捕获被冲积至下游的大量外源性碳,并积累在根部所在的沉积物中,在潮汐过程中,红树林的沉积物因缺氧而分解速度慢,不断增加并被埋藏到更深的土层,这些沉积物中的碳能够在百年到上万年尺度上处于稳定状态而不会释放回大气中,从而实现稳定持续的储碳。
实现“双碳”目标,除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外,还需要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主体核心之一,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樊天慧从2018年起便开始进行深远海浮式风电开发的研究工作。
“碳达峰”“碳中和”不但推动着我国能源环境的变革,同时也在其他领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永章介绍到,在交通领域,研发生产利用清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发展智能交通,都是大湾区重点规划的方向。
周永章表示:“我们大湾区里边有着很好的基础,不管是技术、产业,还是资本,所以我们只要依托基础,完全可以在‘双碳’目标的大格局下,找到我们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