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9月23日,2021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新型医疗防护纺织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佛山举行。
本论坛由广东省科协、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和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介绍了国际国内对医疗防护纺织品前瞻性发展趋势及技术要求;东华大学知名教授和化纤产业的专家了介绍医护纺织品的功能性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市场应用情况;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对院感及标准、规格与许可等方面的要求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广州海关标准专家解读了国内外口罩产品标准及出口硬性指标、监控检测方法等;广东省工信厅政策专家对“十四五”期间建立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的“五个工作体系”及建设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大健康产业链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副院长巫莹柱宣读了由五邑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广东省卫生用品商会、广东省无纺布协会联合调研后编写的《广东省医疗防护纺织品产业链现状及发展战略报告》(后称“报告”)。论坛还对医护纺织品产业的科技成果进行公布。论坛现场,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四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校企签约①
校企签约②
据悉,广东省医疗防护纺织品产业是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并以外向型经济主要特色而起步发展的新行业,与传统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不同的是,医疗防护纺织品行业是集纺织服装、先进材料、造纸、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等多学科、多行业交叉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新兴行业,在国际上称“技术纺织品行业”。广东省是国内医护纺织品产业大省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佛山、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东莞等市,目前已经形成珠三角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地的原料、基布、设备、成品产业带,崛起了南海九江、西樵、广州从化、花都、增城等产业集群,还有一批医用纺织品原料及成品企业,产业规模与档次在全国前列。产品主要出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
报告指出,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粤东、中、西、北部地区崛起一批转产防护服与口罩及无纺布基材企业。目前广东省有口罩机、防护服粘条机等装备生产企业约30多家,原料生产企业有80多家,最终产品生产企业60多家,分布在广州、佛山、深圳、江门、东莞等市。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卫生材料及医用品产值达73.1亿元,同比增94.6%。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2021年初的调研结果,广东省生产口罩、防护服、原辅料等重点防疫物资相关企业数排在全国第2位,占14%。
报告还披露,广东省医疗防护纺织品产业链基本健全,产业集群及协同创新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目前,广东省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医疗防护纺织品装备、原材料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180多家,全面覆盖到上中下游各类医疗防护用纺织品。据统计,2020年, 广东省的口罩及口罩机、防护服原材料成品及生产设备的产量和国家调运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集群方面,广东省熔喷布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23%,是全国六大无纺布产业集群之一;一次性手套企业数量全国第二,是全国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
不过,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蔓延及病毒的不断变异,疫情和公共安全对抗疫防护用品的标准和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护理纺织品也呈现出更多的功能性、智能化的特点,这暴露了广东省医护纺织品产业的不足,比如高科技高性能的医护纺织品还严重缺乏。
专家认为,医疗防护纺织品产业实际上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学研政各界对该行业的战略性作用的认识仍需提高;供应链中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认证与标准要充分对接。同时,创新链还需要突破和加强,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