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财富回报才智 激活广州人才富矿

2016-07-29 10:12 来源:南方网

  ■评论眼:激活广州的人才富矿还需要探索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引导企业推行股权分红激励,让人才在创新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变现,增加合法收入,用财富回报才智,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最近,《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正式出台实施,对8大类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类服务,迅速引起广泛反响。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6日,广州人才绿卡申请量已达3837人,其中180多名高端人才的申请已获初审通过。

  毫无疑问,人才绿卡是招才引智的有力改革措施。纵观一国家一地区一企业的历史,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则一国兴、一地兴、一企兴。发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广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今年以来,广州直击招才引智的“痛点”,动作频频,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今年3月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20项任务举措,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可以预见,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快速落地,广开进贤之路的广州,有望广纳天下英才,吸引更多创新人才集聚羊城。

  在笔者看来,引进人才、集聚人才,已经为广州号创新列车蓄满了未来发展的能量。怎样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让创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落地生根”,是广州号创新列车开往春天需要穿越的关键一站。

  来自广州市科创委的数据显示,广州地区汇聚了全省70%的高等院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58%的独立研究机构,本身已是一座人才富矿,再加上人才绿卡等创新政策的加持,创新人才的密度不断提升。

  如何让集聚在这里的人才像金子一样发光,使城市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关键在于制度改革。只有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职务发明中的收益比例,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成果积极创业,使创新、创业与收益形成更紧密的联系,让创新人才在市场浪潮中实现梦想和价值,才能最大化地释放人才红利。

  在这方面,不少城市纷纷抢先出招。前不久,笔者在位于佛山南海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看到,这家被称为“建在产业链上”的研究院正在努力推动创新资源从实验室流向市场。院长杨海东告诉笔者,研究院为企业“定制”技术,结合企业需求,在学校组织相应科研团队,进行有效对接。而深圳更是推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从顶层设计上为新一轮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其中明确,政府所属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将下放到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也将提高到70%以上。

  事实上,激活人才的富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行动。不少企业通过“合伙人”的思维,与年轻员工共同分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这样的案例不断涌现。当企业遭遇人才危机和转型挑战时,芬尼克兹CEO宗毅选择了裂变式创业的发展路径,从芬尼克兹的母体中成功诞生了8家独立公司。独特的创业方式不仅留住了人才,还吸引了怀抱创业梦的有识之士,也解决了创新动力的问题。

  这些案例启发我们,激活广州的人才富矿还需要我们探索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引导企业推行股权分红激励,让人才在创新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在资本市场上变现,增加合法收入,用财富回报才智,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改革红利与人才红利叠加,在改革中挖掘人才的含金量,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广州就一定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国际创新枢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杨智明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