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开发区剑指“机器人”产业世界冠军

2016-06-29 09:22 来源:南方日报 陈思勤 朱伟良

原标题:广州开发区剑指“机器人”产业世界冠军

  亿航科技的一款四轴无人机,戴上同步眼镜后,地面上的人可以和鸟儿一样俯瞰大地。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巨轮智能车间里的机器人工作场景。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28日,2016年中国(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发区举行。大会提出,开发区要打造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基地。

  如果进一步透视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在争做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引擎的时候,广州开发区对于打造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基地底气十足。

  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开发区共集聚73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总产值达到132.5亿元,同比增长17.3%,近五年连续保持1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特别在机器人领域引领发展,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61亿元,占智能装备业总产值的55%。

  来自广州开发区的机器人正被运往其他地方。从广州数控的机器人生产车间,到佛山、东莞的“无人工厂”,广州这个智能制造研发的“心脏”,正将新的血液泵入珠三角制造业的毛细血管中。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朱伟良

  1.技术牛企扎堆,“掘金”智能制造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2016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Ehang184而引爆全场的亿航,不到半年,又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测试飞行许可。

  在开发区的亿航大厦,亿航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熊逸放告诉记者:“作为全球第一款拿去测试的多旋翼载人无人机,Ehang184在不同环境下测试后,将根据测试报告边测边改,进行进一步升级。”

  亿航崛起的背后是自主研发的推动力。记者了解到,亿航无人机核心飞控方面均由亿航自主开发,耗时3年左右。亿航通过首创GHOSTDRONE智能应用傻瓜式操控、阿凡达体感飞行与VR眼镜相结合的沉浸式航拍观感体验,告别传统厚重的航模遥控器操控方式,使操纵无人机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现在,智能化、极致的用户体验开始超越飞控,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熊逸放自信地说。

  在巨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煜俊正在忙于巡查设备的更新进度。目前,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以及RV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

  巨轮创新法门是“引进吸收再改良”。采取国际化技术合作,引进业内领先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能够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保证产品研发质量,并保证巨轮产品技术的国际先进性。早前,巨轮投资2亿元建立了行业内唯一由企业自主建设的广州巨轮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作为延揽高端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支撑巨轮机器人全球化发展的研发总部。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有四大关键部件,包括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减速器。其中,减速器是一个技术密集、多曲面、高精度的构件,在技术上是最难突破的。

  在位于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的广州数控生产大楼里,一台型号为RB165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模拟点焊的动作。RB165的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全部是由广州数控自主研发的,它的功率密度和刚性等关键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减速器龙头厂商的水平,能满足汽车生产线的精度、刚性要求。

  “过去,我国工业机器人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采购价格奇高。”创新之初,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便成立了两支研发团队,一支团队沿着国外的技术线路进行转化,另外一支团队则着力将广州数控原有的“滚珠丝杆”技术应用在减速器上。“我们涉足工业机器人之初,就下决心要突破核心技术封锁,目前,核心技术水平可以与国际一流水平看齐。”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亿航、巨轮、广州数控等企业向世界展示广州智创、广州创新的真正价值。

  数据显示,广州数控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前三。2015年,在制造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广州数控逆势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销800台,而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增长翻番。两年内有望实现2000台工业机器人的产销目标。

  2.机器人引发车间革命,让制造更高效

  “一台雅阁轿车从开始组装到开走, 只需43秒。”作为广汽本田的合作伙伴,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松”)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的介绍让不少“门外汉”感到震撼,“轿车一年数十万辆的产量,分摊下来,就是要达到如此快速精准的生产节拍。”

  在中国最早应用“工业4.0”概念的领域可能是汽车产业。而作为这中间重要一环的智能系统集成,就是把工业机器人这一智能设备组装到全自动生产线上。集成得好不好,决定了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能发挥多大效用。

  在瑞松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一条为广汽本田设计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孙志强介绍说,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9个不同型号的轿车。点焊、弧焊、螺柱焊、激光焊都由工业机器人完成。这样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能让车企按照市场订单来生产,基本做到“零库存”。“也就是说,这条生产线可以根据车主的爱好、市场的需求来生产汽车,不同车型的车都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不需要另辟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生产线除了采用国外的机器人本体以外,其他的零部件、构造等都是瑞松自主研发的。特别是瑞松的焊接工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欧美的一些车企专门将焊接这一环节从生产流程中分离出来交给瑞松。例如白云机场、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西塔的焊接工艺,都有瑞松技术的身影。

  作为广州系统集成应用的代表企业,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维兵告诉记者,“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一年只卖4万台,其下游系统集成领域也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在系统集成领域已经占有50%的市场,明珞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上市,上市时市值达到200亿元。”

  走进明珞的展示厅,只见一条十来米长的输送带不停地运转,上面的物件也随之移动。“这是公司设计制造的汽车白车身使用的高精高速滚床,能将物件送得既快又准。现在是跑完6米只需要5秒多的时间,一般的滚床需要12秒。”姚维兵介绍道。

  生产效率和效能的提升是制造业升级的本质,由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带来的制造业变革是显而易见的。

  姚维兵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生产出一个后纵梁的速度,我们的效率比客户要求的还要高近10%。以一条生产线年产10万台车来说,效率提高10%意味着每年能多生产1万台车。这就是优秀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含金量所在。

  今年4月,瑞松科技和德国博世力士乐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签署了工业4.0战略合作协议,主要致力于共同研发用于3C电子业务的智能装备。在瑞松的生产车间里,来自德国的工程师正在为设备进行调试。他告诉记者,这条看似普通的传送带采用了全球顶级的磁悬浮技术,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米/秒。可以用于航空电子、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制造领域。“以前传输靠链条技术,一分钟最快才5米的距离。”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下,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助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挺起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目前,全区已拥有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达意隆、佳研、松兴等知名的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其中,瑞松科技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集成综合能力在华南地区排名及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明珞汽车装备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达4亿元,订单销售额年均增长100%以上,已顺利完成了2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超过前三轮融资金额总和;达意隆是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者,亚洲最大的饮料包装设备商……

  3.前沿技术引进来,助力企业走出去

  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被开发区、黄埔区认为是解决当前制造业招工难、产能低等困境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助推广州迈向工业4.0的不二之选。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形成了从机器人上游关键技术、零部件的研发、中游整机生产到下游系统集成方案供应的产业链条布局。有的企业甚至已进入全球同行前10位,与业内巨头实现同台竞技。像广州数控,产销量已经连续12年位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三。诺信数字的立式加工中心配备国产数控系统,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约45%。敏嘉公司的数控内螺纹磨削中心在国内滚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广州GSK数控系统、三环箭牌机床、信和光栅数显等已成为全国行业知名商标、品牌。

  同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时,非常重视提高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既然要鼓励、推广自主品牌,那么自主品牌的研发实力有没有提升、技术有没有改进,产品是否值得推广,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近几年,区里在‘引技’方面下大功夫,搭建平台,不仅将技术大咖‘引进来’,还助力企业‘走出去’到欧洲、以色列、美国等地进行技术对接。”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和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周成就坦言。

  去年以来,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为基础,引进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等优势技术和资源,并且在广州科学城正式组建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打造集研发、设计、检测、生产为一体,面向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机构。据了解,广州开发区是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唯一的检验检测服务业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开发区共聚集了各类检验检测机构51家。

  今年4月,广州开发区组织参加了以色列机器人大会暨中以项目对接交流会,并在会上做了专场投资推介和项目对接。同时还与以色列航天工业集团、广州中以智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以机器人研究院与以色列教育机器人公司Intelitek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两个项目将成为中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首批技术示范项目。

  “说实话,智能装备产业的前沿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政府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双方企业的信任感,让我们的企业克服恐惧感,大胆‘走出去’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周成就透露,今年不仅筹建了中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还发起设立中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基金首期计划10亿元,三年内投资总规模预计100亿元。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已完成工商核名。

编辑:邹长森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