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在线音乐下半场竞争钟声敲响 平台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2019-03-19 17:38 来源:东北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线音乐的发展,加上当前知识版权的意识日益强烈,在线音乐付费市场逐步庞大。在以音乐为核心的消费时代,在线音乐平台梯队开始出现分化,头部平台地位逐渐巩固。在线音乐付费业务也开始展现其发展潜力,用户在线音乐平台付费习惯开始养成,未来在线音乐平台将向多元化折射。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监测报告》主要针对了中国在线音乐行业进行市场发展概况、用户研究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展开解读。

  在线音乐竞争进入下半场 平台梯队分化更加明显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5.42亿人,与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69%。市场状态趋于饱和状态之际,在线音乐平台出现梯队分化,头部平台的领先优势不断巩固。在2018年末至2019年初期间,各大音乐平台陆续发布了个人年终盘点H5,获得了用户广泛关注和互动。其中,QQ音乐年轻趣味化的视觉元素和段子式的总结点评,被用户评为“最暖心”、“最有人情味”、“最懂你”的H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定制化的个人年终盘点连接了用户一年来的温馨回忆,传递了平台对每位用户个性化的关怀与理解,成为平台塑造温暖形象的绝佳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独家授权互授,各大音乐平台进入“后版权时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后版权时代,中国音乐平台将以版权为基础,纵向深挖,增强平台自身内容孵化能力,横向扩张,拓宽内容宣发和变现的渠道。做好内容培育是音乐平台跑赢下半场竞争的燃料,音乐平台通过强化平台版权,音乐人计划和音乐综艺的内容孵化,同时拓展各类音乐风格,为内容培育做好奠基。

  为更好地培育内容,各主流音乐平台纷纷采取行动:一是扶持原创音乐人,打造平台独特的音乐内容和资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主流音乐品牌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为原创音乐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平台完善内容布局的同时,突破原创音乐发展掣肘,促进原创音乐行业发展;二是发展音乐综艺,促进音乐平台完善内容布局,开发平台价值,帮助品牌形象传播;三是携手其他品牌推出创意音频,例如2018年4月,QQ音乐与新东方合作推出“百日音乐行动派”电台,定期推出以英文歌为主题的创意英语教学音频;四是拓展音乐风格,例如腾讯音娱在2018年1月牵手索尼音乐成立国际电音厂牌LiquidState,加大对电音市场的布局,在2018年9月与SACRA MUSIC、摩登天空等达成版权合作,囊括动漫、摇滚、民谣、说唱等类型的歌曲和歌手资源等,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内容。

  在线音乐付费会员成用户主选 以音乐为核心的消费

  目前,中国在线音乐用户付费类型包括以音乐内容为核心的付费,以及社交娱乐、知识付费、周边商城等衍生付费。在线音乐平台通过提供以音乐内容为核心的服务,提升用户音乐版权意识和音乐付费意识,并通过衍生用户付费模块,增加用户持续消费意愿,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中国在线音乐平台核心付费类型包括付费会员、付费音乐包和数字专辑等。其中付费会员和数字专辑是目前国内主流音乐产品并存的两种商业模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8.2%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的数字专辑月均消费超过30元。超过四分之一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月均购买数字专辑的数量在5张及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的消费核心是音乐内容,且付费会员的权益丰富性和性价比,成为用户的主要选择因素。因此音乐会员市场持续竞争力还需要深耕音乐内容本身,并不断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会员服务。

  进入后版权时代 在线音乐平台向多元化折射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国在线音乐付费比例仍处在较低水平,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家版权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且随着千禧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消费者版权意识的提升,中国音乐付费市场未来将迎来较大增长。以音乐为核心的音乐付费生态正在形成,中国在线音乐付费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国家版权局加强音乐版权管理后,在线音乐行业进入后版权时代,在线音乐行业洗牌,进入后版权时代。同时,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发展。在线音乐平台不仅仅局限于流行音乐,还拓展了多种音乐风格,且独立音乐厂牌亦迎来了发展机遇。并且,音乐平台的跨界营销结合了用户生活场景,为用户创造独特体验,未来的渗透力将更强大。

编辑: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