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马铁路项目(曹旭刚/摄)
今年五月,由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中国路桥承建、中交四航局负责施工的肯尼亚拉姆港项目1号泊位比既定节点提前1个月完成全部钢轨的安装,标志着1号泊位主码头已完成所有码头面附属设施施工,见证了中国交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高效的基建速度。拉姆港1—3号泊位码头工程是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的重点起步工程,也是 “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一个落地,建成后将为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以及刚果东部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肯尼亚作为东非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国家,素有“东非领头羊”之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国交建一体两翼平台,在中国交建和中国路桥的支持下,中交四航局,这支来自华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自2007年进入肯尼亚市场以来,先后辗转蒙巴萨、内罗毕、拉姆郡,参建蒙巴萨港、蒙内铁路、内马铁路、拉姆港、蒙内港支线二期等项目,业务涉及港口、码头、铁路、桥梁等领域,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建造为东非领头羊注入澎湃发展动力。
参建蒙巴萨港:质量和速度赢得业主信任
“一带一路”联通海与陆,也联通古与今。曾经,郑和率船队抵达肯尼亚;如今,中肯经贸文化往来更加密切。
早在2007年,中交四航局的海外建设者就来到肯尼亚,承担施工任务。乍一来到,困难重重,但由于及时得到了中国路桥在市场前期经营、风险把控、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帮助支持,项目团队很快用智慧和勇气挑起了担子,用质量和速度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业主的信任。在肯尼亚蒙巴萨港的KIPEVU桥维修改造工程时,他们运用的混凝土结构加电流保护和硅烷防腐技术让一座老桥再次年轻了30岁,赢得了当地业主的称赞;2011年,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又顺利建成蒙巴萨19号泊位及其堆场项目,从而助力蒙巴萨这座东非第一港再向前迈进一步。
在肯尼亚,这些年轻的中国建设者掀起了“传帮带”的学习热潮,青年员工激情四起。“熬夜加班已成便饭,每一道工序都包含着精心与细心。”青年员工都以“三勤”来提升自己:勤跑现场、勤看各类技术资料、勤思考每一道工序的联系。“三勤”不仅帮助陆治周、吴青华在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还扩充了海外人才的队伍。
蒙巴萨港(图片来源中交四航局)
项目进场时,船机设备缺乏。租当地设备费用高昂,而从苏丹调遣船机运距过远。“办法总比困难多!”从蒙巴萨港19号泊位项目开始,一台台大型的船机设备正式登上肯尼亚市场,中交四航局正式购进第一批船机设备,“四航抓15”、“四航泥25”、“四航泥26”、“四航桩10”和“四航采砂1”等设备陆续进场,投入项目建设。
蒙巴萨KOT油码头项目(叶雄伟、邹子丰/摄)
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卓仁到肯尼亚检查指导工作,专门察看了打桩船“四航桩11”、钢管厂及预制场施工现场,对项目发生的变化和革新表示肯定,并勉励项目部不断创造佳绩。项目全员只争朝夕,赢得了中国路桥和肯尼亚港务局的认可。肯尼亚港务局19号泊位项目经理阿玛迪说:“你们用质量和速度赢得了我们对中国公司的信任!”
参建蒙内和内马铁路,把“中国标准”带入蒙内铁路
2013年12月,中交四航局参与到肯尼亚“百年工程”蒙内铁路项目的建设。蒙内铁路是当时中交最大海外单体项目,其中十大控制性工程中蒙巴萨港站、蒙巴萨西站、蒙巴萨特大桥三项均位于四航局所在的标段,它不仅是拆迁难,更多是安全与施工困难。
项目建设之初,四航局总经理李惠明就提出要求:“要用务实的理念、严格的管理,发扬四航局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作风,铸造精品工程,捍卫四航局在肯尼亚市场的形象。”
肯尼亚蒙内铁路(图片来源中交四航局)
当时项目上流行一句话:“苦不苦,看老伍,成不成,还看老伍。”被大家亲切称呼的“老伍”——时任蒙内铁路项目常务副经理、现任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副总经理伍伟军却笑不起来 。
为全面推进生产,伍伟军直接进行现场管理,把指挥所放在了最一线,改革管理制度,强调安全质量标准,让施工进度成倍增加。
总工程师梁立峰带给项目的不仅是丰富的桥梁施工经验,还把中国技术——自带操作平台的墩身模板工艺带给了大伙,这使得四航人在马泽拉斯一、二号桥施工中不仅使施工省去大量周转材料,节省了成本,还全面提效,打造出了全线的样板工程。
项目团队把“中国标准”带入了蒙内铁路,把中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了肯尼亚,也给肯尼亚人了一次学习中国技术的机会,多个肯尼亚员工通过中国标准考试成为合格的试验员。蒙内铁路肯方监理说道:“中国标准,棒棒的!”
“‘推行中国标准,建设百年工程’口号响,干起来更响!”时任中国路桥蒙内铁路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孙立强得知蒙巴萨西站以单日2.5万立方米路基填筑量的最高纪录时说道:“这就是‘中国标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四航团队再次创造了一个记录!”
2017年5月31日上午,在中肯两国人民的热烈欢呼声中迎来了肯尼亚蒙内铁路正式通车!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在短短4年内,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总经理部、蒙巴萨分指挥部绿牌奖励26张,文件表彰10次,中交“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交“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随后,在东非大裂谷边缘,中交四航局承担了肯尼亚的第一个隧道项目,也是东非最长的一条隧道——全长4498米的恩贡山隧道施工,像阿尔弗雷德这样的本地工人正和中国建设者们在内马铁路项目现场协同攻克隧道5条断裂带已塌方的困难。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与塌方、落石、浅埋、偏压、崩塌、软弱围岩等诸多不良地质现象作斗争,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责任,项目部所有员工都牢牢把握红线意识,坚决确保每一名海外员工的安全。内马铁路项目肯方安全部员工安琪对此难掩激动之情,她说:“自己能融入项目部这个大家庭,接触到中国管理理念,为内马铁路项目部员工服务,为家乡铁路建设的安全管理贡献一份力量,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参建拉姆港,助力肯尼亚的经济社会发展
拉姆港项目作为拉姆地区-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运输走廊的关键性项目,是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重点大型项目之一,建成后的港口将助力肯尼亚的经济社会发展。
拉姆港1-3号泊位项目总长1200米,需上千根钢管桩,钢管桩的制作成了项目较大的问题,国内制作会产生高额的运费和关税,得不偿失。项目团队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设计钢管桩厂。“这是一次破天荒的尝试!”中交四航局一公司副总经理、项目经理曾华彬说道。
2016年12月7日,伴随着机械轰鸣,四航局在东非地区的第一条螺旋焊管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带来的益处远超大家想象。钢管定制长度定制,多余钢管回收拼接,再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通过仔细核算,制作钢管桩的妙计为项目省下了2000多万元。
为了管理好这个“洋项目”,项目团队将属地化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积极组织多形式的项目培训,注重培养当地专业人才队伍。在拉姆港项目施工高峰期时,肯方员工高达700多名,和中国员工相比,占比达到9:1。肯方员工里根动情地说:“中国企业仿佛为我们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门,给予我们机会去创造生活的更多可能。”同样在拉姆港项目部工作了近3年的阿尔弗雷德也是属地化管理的受益者。在中国师傅悉心教导4年后,阿尔弗雷德是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技术精湛的吊机操作手,面对部海上施工的重重困难,他都得心应手将一个个庞然大物的精准吊装。
扎根肯尼亚,建造肯尼亚工程精品与中肯友谊丰碑
2019年2月1日,中交四航局施工的第一个油码头项目---蒙巴萨港新建KOT油码头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四航局在肯尼亚区域市场首个集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于一体的大型EPC项目。
肯尼亚拉姆港项目(张南方/摄)
“我们在海底油气管道、机电阀站建设等没有经验可循。”项目副经理潘峻介绍说。但项目经理林治平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小目标:“我们有信心,以获得鲁班奖为目标前进!”
截至目前,中交四航局在肯尼亚市场合同额累计超过15亿美元,在这片东非大地稳扎稳打长达8年,不仅用心创造建筑杰作,铸就一座座“友谊丰碑”,更用真诚得到了肯尼亚人民的认可,成为了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中交四航局一公司总经理卢玉荣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东非区域落地生根,为非洲和平发展贡献中交力量。”(通讯员: 欧璐璐、李晓、刘灵君、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