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总工程师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南方网讯 “偏差几厘米,整顿上百天;一节沉管安装就反复对接35次!”7月14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第73期讲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故事。他透露,岛隧工程建设历经整整3年艰辛的摸索,最终凭借自主创新,打造了工程史上的奇迹。
林鸣称,建设一座大桥需要综合考虑桥型选择、建造标准(包括通行量、通行速度、设计寿命、抗风、抗震、抗撞等),以及绿色可持续性(通航、环保、规划、耐久性、碳排放)等。此外,还要尽量减少海上作业,将海上工作变成岸上工作,现场施工变成工厂制造,工地现浇变成整体安装。大桥的建设要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他透露,港珠澳大桥建设时,要把一千多吨的桥墩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将桥梁在工厂做好之后用大型船舶进行整体安装,最后用大型浮雕进行一个个塔的整体安装。
港珠澳大桥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曾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完全没有国外成熟经验借鉴,我们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林鸣说。他介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需要将每节重8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的33节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
林鸣回忆了沉管安装的细节,“岛隧工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每一节都有不同的问题。”第1节沉管安装花费了96小时,过程十分曲折;第5节沉管安装接头的麻绳,林鸣教授特意去了欧洲做实验测试麻绳;第10节安装深水深槽意外偏差9cm,停工整顿近百天,后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开工;第15节安装异常回淤2次回拖3次安装,历时156天;第20节安装遭遇异常波,施工人员突然摔倒;第25节基础施工设备疲劳连续故障,后停下100多天进行设备检修;第30节安装沉管基础发生异常沉降;最后一节是花费心思最多的,成功对接后发现有偏差,为了不留遗憾重新吊起进行再次对接,终于在第35次对接时成功了。林鸣表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33节沉管安装完成后,隧道内可实现滴水不漏,成为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记者:陈伟峰 统筹:邹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