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绕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现身”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围绕炽热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的证据,这颗行星距白矮星很近,导致其大气层被剥离并在恒星周围形成气体盘,正是这一气体盘“出卖”了行星自身。
远古气体云表明首批恒星更早形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偶然发现了一团古老的气云,其中包含星系和恒星形成早期阶段——大爆炸后约8.5亿年的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在相对丰度方面,这团气云的化学特征非常现代,这表明第一批恒星必须在大爆炸之后很快形成,形成时间要比我们现在认为得更早。
质量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质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12月5日,中国质量大会在深圳举行。作为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圳提出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明确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把“质量成就未来”树立为城市质量精神,出台了全国首部质量促进型地方性法规。
2019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召开
12月4日,2019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数百位企业家、行业专家、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未来科技新趋势和新机遇。
“帕克”探测器发布日冕观测新结果
史上最接近太阳的探测器,正在代替人类“直视太阳”。英国《自然》杂志4日同时公开4篇天体物理学重要研究成果——“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原始数据。该探测器超越了太阳的日球层,抵达距太阳约2400万公里处,其上搭载的仪器对日冕中的活动进行了观测,为人类理解太阳风的起源和高能粒子物理学提供了新见解。
《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向全球发布
4日,第五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的首部英文版图书《China’s e-Science Blue Book 2018》。
广东10家省实验室 剑指重大需求、基础前沿
近日,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在深圳共同发布鹏城云脑Ⅱ基本型,其使用华为自主研发的处理器集群,支撑AI领域诸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类基础性研究与探索。
珠三角加快布局“创新航母”
11月29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聚焦卡脖子技术,超前布局一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打造科创高地。同日,华为与鹏城实验室在深圳共同发布鹏城云脑Ⅱ一期,明年将迈入千P级算力规模,成为领先的AI研究平台。
千万年前猿类化石带来人类直立行走新线索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篇演化学论文,报告了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此前未知猿类的化石。这种猿类大约生活在1160万年前的中新世,为人们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
我国大科学装置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共享机制
2日—4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的第十四届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组会议(GSO 14)在上海召开,这是GSO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