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创新之火如何“燎粤”

2016-02-01 10:21 来源:南方日报

 

  翻开广州地图可以发现,在这座“千年商都”的国家中心城市,人们能够轻易找出数个全国闻名的批发市场,却难以发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扎堆和创新资源会聚的“创新走廊”。

  在刚通过的《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将与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一起,成为拉动广州在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之路上加速飞奔的三驾“马车”。

  依托近20年来相继建成和完善深化的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民营科技园等等,广州已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条,逐步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集聚创新要素。而散落布局却互为补充呼应的各科技园区,更是同气连枝,共同烘托出一条“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为引领珠三角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成希

  创新之火燃起

  高端平台引领国际范创新

  去年,一则消息引发主流政经界关注:IDG资本南方总部将落户广州。在刚过去的2015年底,这家与红杉资本、软银中国齐名的中国最佳创投机构,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广州。

  IDG资本副总裁、合伙人杨飞告诉记者,广州是千年商都和改革开放前沿,过去的20年中,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战略支点都在这里。“IDG资本在互联网行业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恰逢广州将海珠区琶洲定位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地,BAT等互联网巨头‘扎堆’将带来人才的聚集,这些人的创业意识更强,所以我们看中这里会酝酿出更多的创业好项目。”

  杭州有阿里,深圳有腾讯,广州有什么?曾几何时,广州的互联网产业经常面临这样的追问。

  “没有一只虎,却有很多狼”——广州市经贸部门负责人曾这样描述广州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到来,正是为了改变这一切。目前,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经集聚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国际互联网巨头企业。在广州市委负责人的心目中,琶洲将来所要对标的是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通过阿里巴巴、腾讯等十几家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带动,迅速促进互联网产业拓展延伸,加快形成“互联网+”的创新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与琶洲隔江相望的中新知识城,几位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专家正在为广州的创新发展“把脉”。

  去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广州知识城内设立了首个海外高端培训中心——中新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随后,11月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见证下,中新广州知识城设立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在新加坡签署。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董连萧思看来,两个合作项目选址广州,看重的是广州的创新资源集聚。近几年来,广州加大力度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的发展,在创业创新政策的扶持上和科技经费的投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毗邻港澳的优势,广州包容、开放的城市“味道”,也成为海外人才回国的首选地之一。“听说在广州创业,从项目成立到最后公司上市,获得的资金支持将达1亿元。”

  “广州市领导到新加坡考察时,特别来跟我交流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透露,随着广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大以及国际创新枢纽的启动,国际化人才对广州十分重要。两个合作项目在助推广州走向国际化道路中,扮演着“向导”的角色。

  “星星点点”连成线

  科技创新走廊呼之欲出

  星星之火已燃起,如何形成燎原之势?

  今天的珠江口东岸,穗莞深发展轴线已经不再仅仅集中于沿高速公路的传统发展带。从深港创新圈向北到光明新区,再经东莞直抵广州科学城、知识城一带,几乎所有的大学城、创新研究项目都在向这个新轴线区域布局聚拢。

  那么在广州境内,这条创新轴线应当在哪?俯瞰广州地图,北有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中有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南有南沙湾科技创新集聚区等等。

  “如果把这一条线串起来,相当于把整个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真正连接起来,与珠三角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呼应起来。”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说,以穗莞深港为代表的珠江口东岸要建立起广深港创新走廊,就是依靠科技创新替代以往依靠人口红利换来的加工贸易。

  今年初,“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广州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提出将举全市之力建设三大战略枢纽,其中之一便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所谓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即主要依托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使之成为广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等这些“点”在产业布局分工上各有特点,连接起来后广州科技创新走廊这条“线”已具雏形。

  例如,广州高新区将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重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中新知识城作为国家战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深化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新合作新标杆,建设成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这条科技创新走廊是实现广州创新崛起最好的地方,是广州参与区域竞争和重要平台。”李立勋认为,因为它横跨广州四个区,形成合力,并可以通过南沙自贸区这个出口去参加珠江口的竞争。

  如此一来,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将进一步推动沿线园区协调发展,成为扩大广州创新溢出效应的触媒。

  “线线相交”构成面

  从广州创新走廊到珠三角创新带

  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在佛山南海里水胜利工业园志高空调工厂,来自广州数控的机器人颠覆了整条生产线。志高空调生产工艺部科长罗伟峰说,未来三四年,随着400多台定制化生产的机器人上线使用,工厂安装配套车间的四五千工人将会重新调整,估计会缩减近2000人。

  志高空调生产线使用的搬运机器人,源自全国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广州数控。2015年,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500台,居全国之首。“广数”机器人不仅走进了志高空调、美的集团等珠三角多个制造企业,还销往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江苏、浙江、重庆乃至越南等地。

  广州数控正是坐落在这条科技创新走廊上的广州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是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区。其中机器人制造领域拥有广州数控、启帆、粤研等一批企业,形成了从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竞争力颇为强劲。

  广州缘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智能装备产业的“风暴眼”?这一方面得益于广州聚集了广东省2/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也落户在广州,广州是华南科技研发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同时,广州目前拥有六个过千亿的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引领转型使命重大。

  此外,广州市科创委消息显示,近5年,广州国际技术合作平台从8个增至39个,世界级源头创新与产业化活动开始向广州会聚。仅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就落户了三星通信研究院、卡尔蔡司研究院等一批跨国研发机构,英国天祥、瑞士通标等20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亦入驻发展。

  李立勋说,当这条科技创新走廊搭建起来后,随着广深港创新走廊的外溢和带动,广州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将不再停留在口头上。依靠这条走廊不断聚集创新要素,广州的平台、深圳的创新氛围、东莞的产业基础等等,溢出创新红利,广州才能真正当好珠三角自主创新的“老大哥”。

  但是,丁力表示,现在广州从点、线上都能看到成果了。但是从面上来说还是差一点东西,统筹的力量还是比较弱。“很多事情想清楚了再去做,可以让园区创新发展避免走很多弯路。”丁力说,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关键不在于要投入多少人财物把这条路如何开发起来,而是应更多以这条轴线为空间引导,把其中的园区甚至周边几个市的资源串联起来统筹考虑,实现创新发展的联动。

编辑:邹长森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