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评论:得风气之先 岭南科技在交流中探索自己

2016-08-01 11:30 来源:南方网 记者 杨智明

  海之滨岭之南,山水一方谓岭南也。得山水之先,敢为人先,已成岭南之一大印象。而岭南逐步得到开发是自唐朝大庾岭新道开凿之后。当然,历史古道上的所有科技发展都是文明得以持续开发的基石。

  早在石器时代,作为岭南早期人类活动中心之一的西樵山,就以其出色的石器制造技术水平凿亮岭南文明之光,出现了专门的石器制造地。石器工具的制造与改良,也让岭南地区最早的锄耕农业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到了青铜时代,商代成汤的宰相伊尹盛赞南海的‘秏’为饭之美者;秏也驰誉全国。随后,无论是岭南以优产的粮食作物进贡至中原地区还是中原等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岭南传播,它们都绕不开交往的通道。虽然山峦阻隔、道路险恶,但是,五岭南北的人们都设法利用山谷通道或河道。因而,世界运河史上的奇迹——灵渠的开通,除具有军事利用价值之外,对密切岭南与中原的科技文化交流意义长远。

  岭南地区河流众多、水网纵横。当年西樵山的石器就是由水路运往各地。竹排、木筏和独木舟相继发明,岭南的造船术开始生息。随着生产的进步,船从船舱浅窄的独木舟发展到船体扩宽的双舟“舫”,船更稳了,岭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也更顺畅了。

  交流的风帆往往指向未知的领域,又让未知变已知。师事岭南鲍玄的葛洪在炼丹过程中记录了汞、金、银等金属元素变化知识;在“广州通海夷道”航线上,夷人奇货目接不暇,广东陶瓷也毫无逊色;金鸡风转片帆归,金鸡所在的光塔一展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黄道婆携粤中木棉,教人播种,又倡为纺织,使岭南棉纺织技术走向全国;明清时期,虽然番薯是从外域引入广东,但其栽培技术很快被掌握……

  古代岭南在不同时期在与其他地区的科技交流中,既展现自己,又发现别人。

  最大程度地开眼看世界的,当属近代。西学东渐,广东得风气之先,岭南人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探索自己的科技之路。广东香山县人容闳留学美国,成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开创者,希望引进西方文化科技改变中国的面貌;广东南海人邹伯奇不迷信经典,独立思考,提倡“会通中西”;广东恩平人冯如目睹美国工艺发达,先是希望以发达的工艺救国,再到希望学得一门绝技报国,因而,研制飞机,不惧失败,信心冲天……

  敢为人先,一直是岭南大地的精神文化品格。进入20世纪80年代,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省区,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前列。广东不负使命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变成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当前,广东的发展生产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更加节能高效。唯有创新,才能让发展永不止步。

  立足当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广东制造”变“广东创造”、“世界工厂”变“创新基地”,要多久?就如谷多深浪多大所需的气力就多大!我们也将共同见证!(南方网记者 杨智明)

编辑:杨智明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