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主题公园除了环幕4D影院,还有悬挂式球幕电影、巨幕4D电影等10多种奇特的电影形态。鲁力 摄
当科技与文化融合,会发生什么情况?苹果公司的例子,现在已经人尽皆知。但如何发挥科技和文化的作用,让这两方面都能成为文化产业的驱动力,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新兴文化业态与传统文化业态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从目前来看,将这二者区分开的核心要素是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日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如今一提到文化新业态,总是要提到“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而在这一方面,广东的企业已经探出一条拥有辉煌前景的道路:文化为本,科技创新为用。将我们的文化概念附着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微信模式
社交工具升级为文化平台
7月22日上午,微信“断网”的事情已经成了微博热议榜的头条;而到了当天晚上,甚至央视《新闻联播》都进行了报道,第二天,几乎全国的平面媒体也都对此事有所报道。
并不是媒体在大惊小怪。自从2011年1月开始上线以来,微信这款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软件如今已经有3亿人注册,用户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种外语版本,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软件。这款软件在全世界的评价之高也令人瞩目:《纽约时报》就评价说:“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
微信算是一种文化产品么?如果以往的微信只能算是一种即时交流的社交工具,那么8月5日开始,这款软件已经完全可以算是一种文化创意产品。5.0版本出现的各种新功能,将这款软件明确地定义成一种新型文化平台:游戏,网络支付消费,社交……这样一款软件,完全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微信的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对于整个业界都是一种刺激。由于微信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互动性极强的游戏分享特点,广发证券的分析师预计,这个游戏平台的收入有望在2到3年内达到200亿元,考虑到微信用户规模继续增长和ARPU值提升,长期收入规模甚至有望扩张至400亿元以上,并带动一批手游产品“一炮走红”。而伴随这种分析的则是手游概念股在微信新版本推出后连续3天的暴涨:截至8月7日收盘,手游概念板块大涨4.68%。手游概念板块内15只进行交易的成份股全部上涨,其中,博瑞传播、天音控股强势涨停。
广东的文化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微信这样横扫全球的产品?从微信的诞生过程来看,其“驱动力”完全来自企业自身,是该公司对整个行业进行研判的结果。根据“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说法,“在PC时代,由于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及市场成熟度等均低于发达国家,在产品创新上难有引领之举。而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土壤已经日益肥沃,试验空间已经足够宽阔。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字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已超过美国人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站在了比较前沿的位置,中国的互联网产品有了进入发达国家的机会。”张小龙正是凭借这样的判断和自信,步步为营——从移动通讯应用到个人移动信息中心,从移动私密社交社区到移动开放平台。
华强模式
最接近迪斯尼的中国公司
如果说微信是广东新兴文化业态中以科技为基础的典型,那么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所做的模式,则是用内容引领产业的典范。
提起华强集团,或许你并不熟悉,但如果说到《熊出没》,那么在近年来动漫产业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个名字都会是焦点。几年来,从国内到国外,这部动画片拿奖拿到手软。而在8月,由动画片改编的大电影也开始上映。但你若是以为这家公司像原创动力、咏声那样以动漫形象的开发为主营业务,那就实在错得离谱。很多国内的动漫公司都有着一个终极目标——把自己做成中国的迪斯尼。但从现在来看,华强是最有可能成为迪斯尼的。因为除了动漫形象,它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主题乐园,《熊出没》里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方特欢乐世界”和“方特梦幻王国”遍地开花。
从很多角度来看,华强的主题乐园都算是一种创新,但其特色同样也不是其他企业可以复制的。而从其发展的内容来看,其中每一点单独拿出来都算得上是一种产业,因此,华强在行业内的胜出,并不在其驱动力的强劲,而在其强大无比的融合性。从内容而言,“方特”品牌的主题乐园都是以华强集团的高科技力量为战略支撑,完美地结合了现代计算机、自动控制、数字模拟与仿真、数字影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与艺术,给游客以刺激、科幻、艺术等娱乐体验,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使竞争者难以模仿。而在地段的选择上,它大多选择在刚刚成长起来的二、三线城市,如芜湖、郑州、沈阳、厦门,在这些城市还未形成稳定的文化基础和固有的城市形象之前,就利用这种主题公园来传播形象和占领市场。而在国外,这种主题公园已经输出到伊朗、乌克兰、南非,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环幕4D电影系统输出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将文化产业、科技产业、旅游产业三者结合,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链,开始走“国际扩张”的道路,这就是如今的华强模式。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这种以科技为支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本土化主题公园,能够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当地的文化消费,并产生了“辐射式”的拉动效应,成为文化旅游支柱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而且,由于其不可复制性,也让它成为广东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现场
成年人:移动互联改变生活
8月5日上午。刚睡醒的李先生打开自己的iPhone,发现微信又有了新版本,随手就在屏幕上戳了一下“更新”。作为传媒从业者,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已经差不多成了他的本能。这次他更新的是微信5.0版本。更新之后,李先生很快就发现了不同。打开“朋友圈”,里面却充斥着好友们“打飞机”的消息。直接开启飞机大战,不仅自己玩,还和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比拼打飞机战绩、互相索要、赠送飞机。而这款新版的微信,除了内置一款“经典飞机大战”外,还有一款《天天爱消除》,同样对接腾讯移动游戏平台,可以获取微信好友关系链,邀请好友一起玩,还可通过微信支付购买道具。
“以往微信的欢迎页面也不见了,以前那‘半个月亮’下面会有一行字:微信改变生活。但现在我觉得,微信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李先生说。在他看来,微信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跟同事们组成一个群,每天开会研究选题;跟朋友们组成一个群,随时可以沟通去哪里吃喝“腐败”,跟家里人随时通话,甚至还可以视频;跟工作对象即时沟通,甚至可以省了以往反反复复的短信费。而在5.0版本里,除了新增的游戏功能,还有“扫一扫”,直接定位自己的位置;还能绑定银行卡,进行网购支付……“唯一的限制,就是我必须要处在有无线或者3G网络的环境里。”
社交,工作,网购,游戏。这已经构成了李先生生活的大部分。潮人的个例?绝对不是。根据腾讯微信开发团队的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亿人在使用这款软件。而智能手机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微信在全球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午10时许,李先生的微信里弹出了腾讯新闻。其中的一条新闻引发了他很大的兴趣:全民阅读即将立法。那篇文章开篇就引用了一个印度人的感慨:“我去过好多国家,在其他地方的机场,我经常看到大家抱着书在看,但在中国,我见到的却是每个人都在端着手机玩游戏。”对于这一点,李先生很不同意:“谁说中国人不读书的?我每天上下班在公车上都在读书!周围也有很多人在通过手机读书。你可以看到我的手机里下载的游戏,只有个位数,但电子书呢?至少有上百本!”
在李先生看来,和微信社交一样,电子阅读也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精确地说,是数字出版构成了他生活中另外一部分:“我可以听听歌,可以读读书,可以看看电子杂志,可以玩玩游戏,可以看看下载到手机里的电影……如果在10年前,我出去旅游时在路上要做这些事情得背上一大堆东西,但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全搞定。所以,在我看来,很多文化内容的没落,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跟代表未来的科学技术相融合,导致大家再也不会去关注它。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文化新业态,其实并非内容是新的,而是如何将旧的东西通过新的科技来展现。”
孩子们:现在要玩动漫高科技
上周六晚,广州某影城。7岁的小朋友培培显得很不高兴。因为妈妈说好了要带他来看电影,但到了影城门口却发现,《我爱灰太狼2》已经没有位置了,但下一场又要等很久。生气的培培开始向妈妈提要求:不看电影了,但要给我玩半个小时手机。
手机里的游戏,自然也还是喜羊羊系列的。培培打开的是“会说话的美羊羊”。在这款游戏里,他可以用手指触碰美羊羊,看她有趣的反应和动作,可以听她唱歌,看她跳舞,更可以用各种配饰来替她打扮;还可以制作有趣的个性化视频和电子贺卡跟大家进行分享。
但培培要来看电影却并不是因为对喜羊羊系列有多么忠心。事实上,他是被邻居家的小女孩刺激到了。小女孩自从暑假跟爸爸去了一趟厦门,在华强梦幻王国主题公园玩了一圈之后,回来每次见到都在吹嘘“环幕4D电影”有多好看。
事实上,她去的那家主题公园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所打造的“第四代主题公园”,其中除了环幕4D影院,还有很多奇特的电影形态,包括悬挂式球幕电影、巨幕4D电影等10多种。而她去的时机显然也有点早——就在今年,华强开发了世界首创的全景式4D球幕项目《西游传说》、大型室内抓举飞翔式RIDE表演项目《火焰山》、大型多自由度复合银幕影视项目《哪吒闹海》等多种新型主题娱乐项目形式。但因为时间原因,还没来得及配备到所有的主题公园里。而且,主题公园也远远不止厦门一个,沈阳、天津、青岛、芜湖、郑州……华强的这种主题公园模式已经在全国开花。除此之外,这个公司开发的动画片《熊出没》同样是近年来孩子们的最爱,从获奖数量和在孩子们心目中的知名度来说,它已经超越了喜羊羊。这个暑期,《熊出没》的大电影也将登陆各大影城。虽然培培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妈妈很清楚,像小魔仙、喜羊羊、猪猪侠、熊出没这几款动画片,只要告诉他有电影可以看,那是绝对要进影院的。
但是妈妈并不打算暑假再来电影院了。她觉得培培已经是马上要上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虽然喜欢动漫并不是件坏事,但她更想帮儿子找点能够“寓教于乐”的东西。所以她告诉记者,在暑假结束前,培培一家的旅行计划是去一趟深圳和东莞。深圳有海滩,而东莞则有漫博会。“最早的时候我老公去过那里,带了一套配合教材的点读笔。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高科技,一支笔点到书上就会发声,这让孩子觉得很新奇。所以今年想去看看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培培妈口中的漫博会,就是在8月22日-26日即将在东莞举行的中国动漫版权贸易和交易博览会。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过去4年里累计吸引到参展企业1613家,参与人数超过211万。单是去年,入场参观的人数就超过了56万人。由于这个博览会的版权交易性质明显,很多动漫形象与科技产品在这里进行融合,像点读笔这样的“高科技”,只能算是一种常见的东西。
●微访谈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广东未来会出现“苹果”公司
陈少峰从10年前开始关注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4年前,他曾经给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支招,希望政府能将广东的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对接,因为这两者都是广东的优势。而最近几年的东莞漫博会,也正是政府在沟通文化产业上下游方面所进行的努力。
对于文化产业新业态,陈少峰认为,广东如今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相对于全国已经形成了优势。像腾讯、迅雷、网易,都已经具备了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潜质。如果能够有效地与制造业相结合,未来的广东很容易出现属于我们的苹果公司。
南方日报:如今谈到文化新业态,很多人都会将其混淆为新媒体,或者网络产业的发展。但这其中其实又有很多区别。在您看来,像微信、微博这些新兴的技术手段,是否可以算得上是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为什么?
陈少峰:当然应该算。我甚至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这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大家提到文化新业态,都会提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像一些网络公司,有人称为IT产业,但我一直将其称为数字文化产业,或者叫互联网文化产业。
这一方面,微信已经可以称为代表,而这种产业形态,在未来也肯定会越来越好。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分为两类,做内容的和做平台的。我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做平台的企业现在都是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因为有了平台,就可以放进去很多内容,比如微信这个平台之下,放入在线交易、即时聊天、信息发布、娱乐游戏等。腾讯这样的公司,以往就有很多游戏内容在支撑,现在融合到微信这个平台里,很容易就可以将其做到市值最大。
不光是这些互联网公司,根据我们的定义,中国的一些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现在都可以算是文化产业的企业。我在最近的一本书《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里面,把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十强排行榜列了一下。其中第一位的是中国移动,它的文化产业直接产值680亿左右。腾讯第二,400多亿,它的游戏今年可能超过190亿左右,第三是央视,第四是百度。这4个企业中,有3个是数字文化产业。我们现在把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叫传媒公司。因为他们的主营业务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传媒和数据提供了,传统的电信语音业务,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少。他们现在的主要业务都是数据流量业务为主。玩游戏、看视频、互动体验等宽带业务的收入。这种数据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这个角度切入你再研究,会发现广东尤其是深圳,在文化新业态方面、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做到了领衔全国。
南方日报:几年前采访您的时候,您曾经给广东的文化产业支招,认为广东制造业发达,上游的文化创意企业更应该跟制造业相结合。而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方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大。在您看来,广东目前正在蓬勃兴起的动漫创意企业,是否更应该跟腾讯、迅雷、网易这样的公司来进行合作,而不是跟传统制造业合作打造衍生产品更有前途?
陈少峰:向数字文化产业方向靠肯定更有前途。你看苹果公司,我觉得它就应该代表广东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苹果的下载总营业额,去年已经达到134亿美元,这是个巨大的平台。但苹果又不仅仅是下载,它有制造业,但这种制造业跟设计,跟数字娱乐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来做时尚电子产品。这也是广东未来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和转变的方向,就是要把传统制造业向前端移。(编辑 蔡明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