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世界,也催生了新需求。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以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几天后,联合国宣布与腾讯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将借助腾讯会议将联合国75周年数千场活动搬到线上。
这意味着,这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将在广东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护航下展开。
可以预见的是,视频连线的开会画面将成为疫情过后各行各业的“新常态”。而在线办公习惯的变化,正大大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这一切的背后,是基于5G(第五代移动通信)引发的新一轮信息变革。从1G到5G,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悄然到来。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大省的广东,去年5月出台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5G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世界领先,最近又出台了25条新政推动信息服务与消费,预计年底建设6万个5G基站、5G用户达2000万,带动5G相关消费超百亿元。
放眼全球产业版图,5G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智能时代的竞争制高点。
在这一轮全球产业竞跑中,广东如何赢得先机?回答好这个问题,关乎广东也关乎中国未来。
5G改变社会
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
最近,联合国75周年腾讯联合项目负责人李航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将为数千场在线会议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是李航和他的团队最大的底气。“腾讯会议能满足to B(business,企业端)的会议需求和to C(consumer消费端)的用户交流,正是基于5G技术实现的。”
无论是联合国全球视频会议,还是钟南山院士团队与外国同行视频连线研讨疫情,还是盒马鲜生驿站的外卖小哥每天按照大数据需求测算进行配送……应用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是基于5G技术以及产业链发展成熟,跨过了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如果说2003年“非典”成就了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那么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无疑是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4月8日晚间,华为春季新品线上发布会举行。不同于以往,华为引入了VR观看方式,身处各地的媒体记者们佩戴HUAWEI VR Glass观看了发布会。除了发布最新的5G手机外,全新的华为AR地图首次亮相。5G技术赋能下,虚拟现实产业尤其是VR/AR的应用驶入快车道。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的定义,5G的三大场景分别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大连接)、URLLC(低延时高可靠)。可以清晰看到,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大门:增强移动宽带让AR/VR体验更流畅;海量大链接让物联网大规模实现;低延时、高可靠连接让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更加智能。
“5G就好比在扩建的道路上行驶比以往更大型的公交车,与以往相比能够运送更多的乘客。”《5G改变社会》一书中这样通俗解释5G带来的变化:5G时代的网速将能够超过4G时代的10倍以上。
广东新近出台的《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和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列出促进服务信息和消费的10个行业领域,涵盖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政府建设、工业企业信息、智慧交通、文旅商贸、智慧环保、农业信息、智慧生活等领域,这些都离不开5G技术的赋能。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结合,叠加效应将撬动万亿规模应用价值经济。从领域应用来看:在消费端,5G在VR/AR游戏、4K/8K电视、在线教育等风口应用提速;在企业端,5G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汽车等垂直领域纵深,重塑行业智能化。
前不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5G消息即RCS消息,可以在5G短信界面上实现APP的各类丰富应用,这意味着短信的功能和形态进入全新的时代。
“如果说1G到4G是面向个人的,那么5G将拓展到面向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带我们进入一个智能社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一代,5G连接万物,将带动产业和社会变革。
5G革新工业
“新基建”背后的万亿产业集群
在佛山,华中数控的全自动化流水线上,十多个工业机器人依次排开:最快1分钟,一台烤面包机完成组装。
“像这样的机器人生产线已经广泛应用在多家企业,5G的低延时性让工业互联网应用提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告诉记者。
这里是广东家电制造产业的腹地。当前,广东拥有电子信息、石化、家电制造三大超万亿元集群产值,超高清视频、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及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也正在冲刺万亿产值。
架构于5G技术、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制造,为“笨重”的机械装上快速运转的“大脑”。在杨林看来,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将革新整个工业链。
业内普遍认为,与4G相比,5G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给传统企业“触网上云”带来颠覆性革命。
回顾通信发展史,每一次信息革命都会带来产业的变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移动互联开启了3G时代,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首台智能手机,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逐渐掉队。
“1G到4G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5G则使人与物、物与物的大规模通信成为可能,5G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认为,随着“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将更大规模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作为5G的基础,基站建设是重中之重。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超过50%的5G基站在中国,而广东则领跑全国:2019年全省5G基站3.69万座,数量全国第一。此外,5G产业产值、5G专利数也位居全国首位。
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广东将在2020年全面加速5G网络建设,争取年内建设6万座5G基站,5G用户数达到2000万,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预计今年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入超500亿。
遍布全省的5G基站背后,全省第一批5G产业园正成为新产业起飞的平台。
广深领跑。截至2019年11月底,两市建成5G基站约占全省同期总数87%。其中,广州主抓科学城、知识城、天河软件园3个核心产业基地建设,深圳则培育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龙华九龙山等五大5G产业集聚区以及深圳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等5G重点产业片区,拥有华为、中兴、大疆、深南电路等一大批本土企业。
另一个5G产业园落户汕头,以2021年亚青会赛事直播为契机异军突起。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亚青会契机发展5G基础材料、5G终端配件、5G技术应用服务业等。
以5G产业园区聚集效应为带动,广东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在这里加快崛起。
5G重写规则
全球产业竞跑中的新变量
“每一次工业变革都将重新定义世界竞争格局,以5G万物连接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一场全球性数据革命”,5G行业权威专家吕廷杰这样认为。
加快发展5G,已成国际社会的战略共识。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战略计划,通过标准制定及率先试用抢占战略制高点:韩国第一个提出制定国家级5G标准,2019年3月正式推出5G个人服务;美国在全球率先为5G开放高频频谱,四大运营商在20多座城市商用5G;欧盟发布了欧洲5G频谱战略和5G部署路线图……
去年是全球5G启航之年,也是5G商用元年。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拉开5G商用发展的序幕。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5G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了国家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变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预测,从2020年至2035年,5G对中国实际GDP的贡献额年均为5250亿美元,对每年GDP增长率的贡献约在0.3个百分点以上。
既是全国信息通信大省、又是电子网络消费大省,广东连接着5G产业链生产和消费两端,如何发挥产业链上下游集群效应,解决5G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成为能否赢得信息变革全球竞跑的关键。
在5G核心产业链,广东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华为和中兴分别是全球第一、第四的通讯网络设备商,占全球供货额的1/3;广东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芯片产业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广东省基站天线技术成熟,占据我国和全球重要市场份额。
疫情之下仍然旺盛的消费需求,让5G产业链从生产加速到达终端。省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1-2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10.5%,其中智能手机增长13.2%。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0年我省5G相关信息消费超百亿元。
在突破5G关键技术方面,龙头企业加速攻克,联动上下游企业打造生态圈。
“华为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华为技术副总裁张顺茂表示,产业链需要成千上万的上下游企业,华为正式启动了“5G合作伙伴创新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2000万美元支持合作伙伴的5G创新应用。
广东抢跑5G产业的背后,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提前部署。早在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之前,《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就正式印发,对全省5G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到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形成万亿级5G产业集聚区,5G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迈入先进行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时间是最好的作者。1987年,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珠三角率先联网运行。现如今,广东再次率先培育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协作的5G产业生态体系,在全球信息革命的赛道中加速奔跑,引领新一轮的数字浪潮。
编者按:
加码稳投资是对冲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举。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积极发挥好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把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起来,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起来。
广东大地上,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广东正在以重大项目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长远发展后劲,拉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今天起,南方日报推出“大湾区·大项目”——广东新产业布局系列观察,透视重大项目建设背后的发展新布局。
【南方日报记者】彭琳
【实习生】张雨
【策划统筹】郑佳欣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