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南方网讯 “保温杯里泡枸杞”究竟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11月21日,第78期珠江科学大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解密枸杞的神奇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枸杞,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神农本草经》中提到,枸杞可以“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而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苏国辉在开展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研究过程中,更证实了枸杞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枸杞多糖作为枸杞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症以及抗凋亡作用;对于视网膜和大脑神经元具有非常显著的保护效果。
苏国辉说,枸杞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物种。“我每天都要吃枸杞,吃了几十年了。”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苏国辉的定位是要将成果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英文杂志。那时候,很多外国人并不知道中药,至今已经用枸杞研究主题的文章30多篇,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据介绍,枸杞主要是种植在宁夏地区,我国一般有两种枸杞,宁夏枸杞和中华枸杞。中华枸杞最早发现在中国台湾,与中国地区最常见的枸杞是同一个品种。枸杞中最重要成分是枸杞多糖,枸杞多糖中95%以上的成分是糖苷复合物,主要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等成分,还有各种多糖复合物,其他成分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有人研究不同的中药,如灵芝、西洋参、黄芪、红景天等,其中枸杞子的使用频次是最高的,比灵芝、西洋参都高,代表着人们认为枸杞子对于健康确实有用。
苏国辉用传统中医理论,现代科学研究的办法去研究,发现枸杞有抗衰老及神经保护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外伤可以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及纤维联系中断。保护神经细胞,就是要提高信号通路,通过启动神经保护机制及阻断细胞死亡途径来组织神经细胞的死亡。而枸杞有抗痴呆的作用,可以降低乙型淀粉样蛋白的毒性,枸杞多糖能够保持细胞形态,还能降低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性,降低同型半框氨酸导致的神经元凋亡。
预防抑郁症方面。苏国辉说,他们也研究了枸杞的作用。老鼠试验说明,枸杞糖肽可以缓解负性刺激诱发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同时改善了外侧缰核神经元异常活动及小胶质细胞异常激动。
此外,枸杞对于眼睛也有很多好处。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感光细胞把光变成电信号,通过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中。视网膜的病变,是导致青光眼(一种不可逆失明)的最常见原因。预计到2040年,有11.2亿人患青光眼。眼压升高,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两个不同阶段中的丢失,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通过给实验动物吃枸杞多糖,发现建模4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情况明显下降。枸杞多糖对于急性青光眼也很有作用。
苏国辉还发现,枸杞还能保护血管中的微血管。神经系统的营养是通过微血管传输的,血供不足会导致细胞死亡。夜盲症也叫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疾病。该疾病造成感光细胞首先受到影响,导致晚上看不见,逐渐地会导致白天也看不见。研究人员给实验动物口服枸杞后发现,可以明显推迟夜盲症的发病。
通讯员:熊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