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亿岁琥珀中发现一种新昆虫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公开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小组新发现一种吃恐龙羽毛的昆虫。这是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的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该物种被命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其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

小行星贝努为何会喷射颗粒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抵达小行星贝努后不久,OSIRIS-REx任务团队发现,贝努持续向外喷射颗粒。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小行星上发现颗粒喷射活动。

首颗绕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现身”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围绕炽热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的证据,这颗行星距白矮星很近,导致其大气层被剥离并在恒星周围形成气体盘,正是这一气体盘“出卖”了行星自身。

远古气体云表明首批恒星更早形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偶然发现了一团古老的气云,其中包含星系和恒星形成早期阶段——大爆炸后约8.5亿年的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在相对丰度方面,这团气云的化学特征非常现代,这表明第一批恒星必须在大爆炸之后很快形成,形成时间要比我们现在认为得更早。

千万年前猿类化石带来人类直立行走新线索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篇演化学论文,报告了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此前未知猿类的化石。这种猿类大约生活在1160万年前的中新世,为人们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

“沙尘塔”或揭密火星的水去哪了
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详细观察了火星上一场大规模沙尘暴的生命周期,NASA一辆服役近15年的太阳能火星车“机遇号”也被困其中,在漫天的尘埃中陷入沉睡。

迄今最大三维银河系磁场图绘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澳大利亚的低频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进行观测,绘制出迄今最大银河系磁场三维结构,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低频测量结果。

黑洞周围可能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两位日本科学家挑战了这一观念。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未来二十年能否找到地外智慧生命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搜寻地外文明(SETI)领域的顶级专家近日探讨了人类在探测地外信号上将会有何进展,包括找到地外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与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