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龙”号启程前往北极(高清组图)
7月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挥舞考察队队旗向送行人员告别。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7月11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天宫二号”运抵发射场 拟9月中旬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7月9日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9月中旬发射,之后开展在轨测试并建立自主运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访问的准备。
中国太阳专用射电望远镜未来10年世界领先
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承担建造的中国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望远镜已经于今日成功建成并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中国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朱诺号进入木星轨道 探测木星究竟有啥用
陈炯林说,“朱诺”号携带的重力场探测器将通过绘制木星引力场,分析木星质量分布,结合进一步的模型和数据分析,有望揭示木星深层结构信息。探测器们希望窥探的不仅是木星的秘密,还有我们地球本身、太阳系乃至恒星形成的奥秘。

图表:我国未来十年将发射14颗气象卫星
我国未来十年将发射“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降水测量雷达卫星”等14颗气象卫星。
2016年国家科技奖284个项目通过初评
<P>2016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6月30日在京公示。2016年共受理有关单位、专家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991个项目,经过初评,共计评出284个项目。</P>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预计9月开“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后一块面板, 3日上午在FAST工程大窝凼现场吊装完成。
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成功 完成九项实验
由国防科技大学获悉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

我国发射实践十六号02星 开展空间环境探测
6月29日11时2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六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6月29日11时2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六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15年内实现首飞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如果相关工作进展顺利,15年内有望实现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