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首射量子卫星 将建光纤量子网
“在信息安全方面有很多瓶颈问题,斯诺登事件告诉我们,在传输线路中可以进行光缆的无感窃听,黑客的攻击无所不在。“去年7月,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揭牌,接下来,京沪干线又将是张江国家综合性科技中心的重点建设内容。
中国科学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结构之谜
经过多年努力,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和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图为5月20日,章新政、李梅、柳振峰(由左至右)在实验室内合影。
华人科学家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华人科学家史佩勇研究组最近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这项成果有助加速寨卡疫苗的研发。小鼠实验显示,克隆病毒可以导致小鼠患病,它们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这跟寨卡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似。
科学重器集体亮相科技周
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正在解析埃博拉病毒的高分辨率图像……北京民族文化宫的一堵电视墙正直播他们忙碌的场景。“上海光源”螺旋状的原理模型旁,观众们正聆听上海的技术人员和中科院微生物专家讲解。
“实践十号”卫星颗粒流体相分离实验获进展
装置结构:上层电控装置,中层为双仓实验模块层,下层为单仓实验模块层 图2. 左:微重力下单仓的团簇现象;图2显示此次卫星实验所成功获取的单仓颗粒分布图像,和首次在微重力下观察到的双仓明显的颗粒两仓分聚现象。
卫星“悟空”已获得了6亿多高能粒子
” “悟空”升空,不仅使“暗物质”一词成了媒体热词,而且也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探索的新时代。半年之内成功发射了两颗科学卫星,这只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施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首枚箭头姿态可控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其海南探空部发射了“鲲鹏-1B”863计划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箭头姿态可控,顶点高度达到316公里。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广州奥翼问世
4月26日从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与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历时一年的联合研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预计半年内能够实现对石墨烯电子纸的量产。
“实践十号”卫星下午16时30分成功返回四子王旗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消息,今天16时30分左右,“实践十号”卫星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圆满成功。“实践十号”成为我国首颗在四子王旗采用弹道式回收的返回式卫星,被业内认为标志着我国返回式卫星“迎来第二个春天”。
实践十号卫星小鼠胚胎实验取得重要突破
6日发射的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它们能否像在地球一样正常发育?17日,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段恩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2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实践十号卫星小鼠胚胎实验取得重要突破。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在太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