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完成环南极大陆航行
2月27日,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完成环南极大陆航行回到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
首张南极科考站区真三维实景地图制作完成
近日,我国首张南极科考站区真三维实景地图《长城站真三维实景地图》制作完成,长城站成为我国首个将真三维实景地图用于科考任务的极地科考站区。
中国卫星分辨率达到2.5米 可一眼识别航母
卫星分辨率达到2.5米则足以看清300多米长的航母整体轮廓,直接判断目标属性。
中国公布“空间太极计划” 捕捉宇宙“初啼”
2月16日,中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新的空间探测引力波计划——“太极”。胡文瑞解释道:按照中国的宇宙观,万物开始是“太极”,探测原初引力波就是研究宇宙的起源,而太极的图形与双黑洞形象很相似。
南极科考迈入“航空时代”
正在地球最南端执行科考的中国第三十二次南极考察队传来新消息,他们在南极的“偏远”地区,获得了多项重大科学发现。同时,南极科学考察昆仑队不仅从原来的车载生活舱搬进了“新家”——昆仑站主楼,也在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南极站又一次成功钻到了深冰芯,用于研究10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潜龙二号”完成全部探测功能测试
记者今天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在经过3个潜次的试验调试后, 20日零时30分,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AUV)——“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完成了第5次大洋下潜勘探,全部探测功能测试取得成功。
粤科学家发现乳腺癌转移机制 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记者/曹斯 实习生/李绮霞 通讯员/王海芳)经过十余年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团队,解开了关于乳腺癌转移的许多谜团。该团队的“乳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我南极科考队在世界上率先取得3项重大发现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正在执行考察任务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世界上率先取得3项重大科学发现:首次实地探明地球表面最大的峡谷存在于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的冰盖底部,南极冰盖底部最大的融水流域和“湿地”发育在伊丽莎白公主地,伊丽莎白公主地深部冰层呈现大范围暖冰现象。
“决心”号与上海万米级载人深潜器项目互动
正在西南印度洋开展大洋钻探的“决心”号,18日与上海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项目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钻与深潜”科普互动。
太空首次培育花种百日菊开花了 将助NASA登陆火星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中文微博,2016年1月17日在空间站种下的百日菊开花了,这是首次在太空培育的花朵,这项实验将帮助NASA前往火星。